当民办本科的学费越来越贵

article/2025/9/16 9:02:37

开学前,报道的一起诈骗案引发热议:大学新生小南(化名)即将就读于民办本科高校长春建筑学院。为了筹集一年25000元的学费,他暑假在一家饭店打工,一个月挣了4000元。后来他加入当地教育局创建的助学贷款QQ群,被一名混入群中的骗子骗走了3000元。

诈骗案之外,勤工俭学的小南及其本科期间要承担的学费同样引起关注,随之引出的是关于民办本专院校学费高且在上涨的讨论。

在全国各省份分别抽取一到两所民办本科学校与民办专科学校,将各校2025学年的最低学费与2020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超八成学校学费上涨,其中,民办本科平均上涨5734元/学年,民办专科平均上涨3146元/学年。

图片来源:澎湃美数课

与此同时,民办本科招生难现象已存在多年,这在今年尤为严峻——据各地考试院信息,今年一些民办高校多次征集志愿、分数线降低数十分,仍无法招满。

招生难、学费高,这似乎是一个“恶性循环”。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春秀在提案中提及,民办高校绝大多数依靠学费滚动发展——学费占学校总收入的85%以上,学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筹资能力不足。

她认为,民办教育不仅资金单薄,还面临教职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为此,要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也要引导民办高校明晰办学定位、办学特色,避免同质化。

近期,采访了十位就读于或曾就读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曾在社交平台上参与“还要不要读民办(高校)”的讨论。对于他们来说,“读大学”是反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交一年几万元的学费,打几十元时薪的零工

今年八月,正在过暑假的大学女生桃子在社交平台上向网友们请教:“要是办理休学一年,还要不要缴纳学费?”

她想去全职打一年工,减轻家庭负担。

桃子在华南地区的一所民办“二本”院校读经管专业,她对这个专业并不太感兴趣,而且她觉得“课很水”,却要面对每年25000元的学费。家里每个月还要再给她1500元作为生活费。桃子感到非常焦虑,会 “整夜整夜失眠”。

尽管自2024年起,本专科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由一万六千元提高至两万元,而且相关部门已连续四年对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但助学贷款无法覆盖她要支付的学费、生活费。桃子表示,光学费两万五千元就是她父母两人加起来四五个月的收入。她还有一个弟弟在读高中,也要花钱,一家人的日子变得紧巴巴的。

入学之前,桃子对自己要学的专业了解不多。进入这所学校,只是因为分数刚够,“报公办滑档,读专科又不甘心”。她选择读经管的原因则是:“这是所有热门专业里比较便宜的。”

入学以后,桃子的课表里有金融英语、线性代数、应用统计学等,但“除了体育,课表里所有课都不是我选的”。课程太满,她兴味索然,甚至觉得当下兼职赚钱更要紧。

她的兼职包括在校园内部送外卖。她向记者提供了自己的课程表和兼职群的相关截图。校门口的一些饮食店老板把老主顾都拉进一个群里,每天询问是否需要送餐。有人点单后,想要兼职挣钱的学生可以在这个群里接单。桃子用一辆小推车把十块钱一份的炒粉送到各个寝室楼下。送出一单挣一块五。这样跑一趟无非挣二三十元,要是赶上午晚高峰,还能多挣些。一些获利更高的时候,比如周末时段,学生们需要在群里抢单子。

据桃子回忆,她高考前就知道读民办院校贵,老师对此解释得很笼统,家里则认为即便费用高,本科学历总是有助于就业,她于是在2024年办了助学贷款,入读了一所民办校。可读了一年后,她对学校教学质量失望,愈感茫然。

“听说我们下一届(学费)还要涨价。”她说。

在全国各省份分别抽取一到两所民办本科学校与民办专科学校,将各校2025学年的最低学费与2020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超八成学校学费上涨,其中,民办本科平均上涨5734元/学年,民办专科平均上涨3146元/学年。

在四川一所民办“二本”院校就读的李茹,一年的学费是15000元。李茹大一时贷款12000元,大二贷了16000元。“今年额度最高有20000元,我也只贷款16000元。”她强调。这笔贷款在校期间免息,毕业后每年需要承担2.9%的利息,逾期(20年未全额归还)的话利息年利率为3.77%。所以,她说自己毕业后“首要任务就是还贷”。

她抱怨学校还以代收服装费、生活用品费等名目收钱。他们要买校服,每学期只强制穿一次,是开学升旗的时候;寝室里用的被褥、蚊帐、脸盆、水桶,都强制他们统一购买。虽然他们能从其他渠道买到毕业生带笔记的二手书,但是课本也要统一购买。

她出示了付款记录,一年的总支出达到近23000元。

李茹出示的付款清单 受访者供图

李茹也勤工俭学,曾与同学一起在寒假去电子厂打工。流水线上还遇到了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关系很好。但他们在电子厂上的是长白班,“上班时天是黑的,下班时也是”。

谁在坚持?

“读民办本科值不值”已成为一个社交平台上热议、大V下场讨论的话题  图片来自互联网

桃子认为每年花几万念民办院校不值,总是冒出“不读”的念头,对于未来的就业,她也缺乏信心。李茹想要坚持下去。她希望用四年的辛苦换得一定程度的稳定,将来考公务员,或者用自己学的新闻传播专业找一家新媒体运营公司。如果读的是专科,她觉得自己没有做这样计划的资格。

洪叶也认为交一年几万元的学费是值得的,他在南方的一所民办高校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洪叶的老家在陕西农村,他是“全家第一个大学生”,因此,他的父母愿意用打工的钱支持他读书,学费要每年39000元。

他的收入除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还另有每月400元的贫困家庭助学金。洪叶没有借助学贷款,原因是:“父母一听到‘贷款’两个字,就觉得不太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负债吧。”

他也谈到,头几年课非常满,“我从早到晚都是课,没时间去搞别的兼职”,但他对学业前途有所憧憬。他希望将来考研,然后读硕、读博,走学术路线。为了给自己增加考研砝码,洪叶积极参与学术竞赛。官方给这样的比赛一定资金支持,但他还需要自己贴钱进去:“报名费,用来比赛的、各种软件的费用,比如WPS,你要用的时候没有会员,真的很难的……还有发论文的版面费。”

采访对象秋心在网上劝说考上了民办本科的后辈去上学。她是2015年参加高考的,循着自己的经验,她觉得在学校有不同的办法减轻经济压力,而如果放弃,则可能流入她一个高中同学的境地:快毕业要找工作,一碰壁就自怨自艾,把所有坏事归咎于没读本科这一件事上。

秋心出生在川渝地区一个农村家庭。她有一种古道热肠的个性,说起这位高中同学,她说,当时他家让他以本科的成绩去报大专,“我们还很生气,去他家把他父母教育了一顿”,但没有用。

她自己这时候,刚生出对钱的感性认识。她高考分数刚过二本线,低于预期。想读“二本”,就要去一些地方偏僻的学校,她想去大城市,只能读“三本”。对于读大学要增添的经济负担,高考前后,家里都没有给她压力。她没想到:“开学我爸就去借钱交学费了。”

她选的是学费相对便宜的民办本科,一学年也要15000元,相当于她家半年的生活费。

正是想要多接触社会的年纪,又不再敢开口问家里多要生活费,上大学的秋心卖力兼职。一开始,她不太懂,“去做了很多苦力”,在城里的商圈推销过牛奶、各类软饮,给新开的室内儿童乐园当过向导。

大二的时候,秋心当上了学校财务处的学生助理,是为贫困学生专设的勤工助学岗位。秋心认为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兼职,自己只需列出有空的时间,报给学校财务处,“大部分时间就坐那儿看着他们干”。到了大三,秋心一边考证一边干一些“感兴趣的兼职”,比如在咖啡店里做咖啡。

她说,打工生涯教会她一些销售技巧,也让她认识多样的人,而最终她获得的经验是——“兼职挣不到多少钱”。秋心说,相比之下,“像我们这种文科类的,期末的时候努力一下,让老师印象好点,其实奖学金挺好拿的。奖学金比兼职的钱多得多了”。

因为能给同学介绍打零工的机会,大一大二时她在班里人际关系很好。到了大三,她为了考证,早出晚归的,反而一度被视为异类——这可能是源于,被贴上“三本”的标签之后,一些同学自我评价偏低,对未来“看空”。

到了大四,当时是班长的秋心用带人去打工的热情,催同学一起去跑“秋招”,她说,很多人不肯去,觉得没企业会要自己,他们宁可在网上找。

生活在 “紧平衡”之中

秋心自己去参加招聘会,也碰过壁:“很多单位会当面告诉你,不要民办(院校的),有的直接把简历还给你。”

她先是找工作,然后考取了一所“一本”院校的研究生,她继而感慨,有些风景只有特定的地方才能看见,现在,她读的是学校的冷门专业,但“所有老师都可以给你推荐实习、推荐单位,可以带你去企业做研讨。这就是我在‘三本’完全不可能想象的”。而走到这里,要付出相当的艰辛。

图片来源:澎湃美数课

2023年底,记者在一个兼职群里看到刘鹤清在发泄情绪:“高三贪玩了,现在怕没有书读,真想过跳楼。”他本以为自己上不了本科,而分数较低的民办本科学费又太贵。

他是一个说话风格浮夸的年轻人。今年八月,刘鹤清对记者回忆,那时 “小高考”(即“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可以凭该成绩被一些院校录取)刚出分,不知道一家民办高校怎么获得他家的电话号码,打来推销,一年学费要两万多块,而他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妹妹,在读高一。

刘鹤清知道,家里一定踌躇钱的事,自己不好意思开口谈论:“怎么说呢,我好歹也是一个大学生。通常读了一点书的人,都有廉耻心啊。”

最终,刘鹤清考上了一所公办二本,念“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他说,在大学专科院校里,有类似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但同学们大多认为本科生更好就业,一些考分贴着二本分数线的,于是咬牙承担一年三四万元的学费,去读民办本科。

刘鹤清自己找了一家厂去做暑假工。他认为他与同事们关系融洽,有说有笑,“连炒菜的那些人基本都认识”。他在厂里学会了做菜,但为了一些琐事与领导反复争辩,比如觉得某项制度不尽合理。

“出社会之后被毒打一遍,都会变成一块温润的玉的。我已经温润很多了。”他貌似老成地总结道。

“最后是怎么解决的?”记者追问。

“我被炒了。”小刘说。

入学之后,刘鹤清先做了一份快递分拣的活,他的感受是,劳动力真的很便宜,他和老板还价,最后时薪被压到只有十五块钱。第一天他工作了十一小时,挣了180元。

虽然读的是学费6800元一年的公办院校,但据刘鹤清观察,他班级里有约一半的同学在做兼职工作。他时不时去跑外卖,在出餐的档口会遇到他们。“广东家家户户都有一辆电动车,或者摩托。”他说。

一方面,他对于自己“脱下长衫”去送外卖(有一些也是直接送进自己住的宿舍区里),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另一方面,他认为勤工俭学有时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厂家收兼职的学生,成本比用正式工低,而有些同学在经济负担之下选择上很长时间的班。“把不怎么重要的课全部旷掉。”

受访的学生们,为了更好的未来选择继续读书,而为了完成学业,又不时需要向现实妥协。

在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读会计学的女生尔尔对记者倾吐:自己填报专业时,“志在四方”,想远远地离开生源地,到远方去,三年后,她有些后悔。她一年学费要交一万六千元。

“家离得比较远,到了那种比较大型的节假日,大部分本地的或者离家比较近的(学生)都是可以回家的。”她只能在宿舍里躺一天,要不也去打零工。她负担不起回家的飞机票钱。

三年大学时光把她变成了一个“大人”,变得精打细算。论及她的同学们,尔尔觉得,能自力更生、不问家里要钱的,就是很厉害的人。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除陈沁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马世鹏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张艳

    http://news.xdnf.cn/AOBdjZMngH

    相关文章

    斯蒂芬·金“锐评”柯克之死,新片果然遭抵制

    《死亡竞走》预告片(02:20)上周五,根据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死亡竞走》(The Long Walk)在北美2845家影院上映,获得1150万美元票房。对照其在影评网站上获得的90%新鲜度和85%的爆米花指数,这个开画成绩实在不算出色。究其原因,恐怕…

    十年烂尾工程项目重启,耒阳市委书记再赴施工现场“督战”

    “一馆三中心”项目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5%,各项建设任务正按照节点工期有序推进中。本文图均来自于 耒阳新闻网据湖南衡阳耒阳市融媒体中心报道,9月10日上午,耒阳市委书记张润槐实地督战“一馆三中心”项目建设,看望慰问一线施工人员,并召开现场调度会,会商研究项目建设中…

    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下月开幕,冯远征:聚戏也聚友

    9月15日,“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在首都剧场大厅正式发布。今年的邀请展以“聚”(The Gathering:Performances,Friends,and Resources)为年度主题,呼应“艺相聚,光同途”的文化意涵,聚光于舞台、聚情于角色、聚众生百态于舞台方寸之间。“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

    《三个和尚》作者韩羽95岁出新著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曾以《三个和尚》与戏曲人物画蜚声艺坛的韩羽先生已95岁。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新出版了韩羽的《杂文杂画集》,收录其大量新近撰写的文章与画记,或怀人,或记画。韩羽在后记中透露,他走上了绘画创作的道路,是缘于当年《文汇报》所刊《小二黑结婚》连环画…

    上海非遗文化亮相卡萨布兰卡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卡萨布兰卡。9月12日,“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巡展卡萨布兰卡站:丝路映芳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市政厅展览中心开幕。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巡展继埃及亚历山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印尼雅加…

    以刻刀为笔,上海与新疆版画艺术家书写时代答卷

    9月13日,“印痕之美最江南”2025版画作品邀请展在上海市青浦区文化馆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精心遴选50件版画佳作,其中上海市青浦区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水印版画20幅,松江区、宝山区以及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各举荐10幅版画作品参展,共同构筑起一场跨越地域的艺术对话。开幕式现…

    文学花边|阿勒泰“闪亮之夜”:让我们去辽阔处

    “阿尔泰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而文学是翻动这个世界上的石头,让石头说话、让石头发光的艺术。”9月14日晚,在美丽的新疆阿勒泰,新疆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带来了演讲《文学让普通的石头像星辰一样明亮》。刘亮程这场“闪亮之夜”是由广东省出版集团、阿勒泰地委…

    100年后,来包豪斯学校旧址住两天

    入住100年前在德国建造的包豪斯宿舍,或者乘坐“包豪斯线”公交车,探索包豪斯建筑学派在德绍的早期实践空间。2025年9月起,德国德绍市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庆祝包豪斯(Bauhaus)迁入德绍100周年。此次活动主题为 “An die Substanz(回归本质)”,旨在回顾包豪斯对现代建…

    谷歌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黄金期货再创新高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11%,纳指涨0.94%,标普500指数涨0.47%。美国消费者与商业频道(CNBC)提到美联储会议降息预期等因素提振股市。来源:Wind美国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谷歌涨超4%,股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首次升破3万亿美元,成为美股市场上除英伟达、微软、苹果以外…

    体坛联播|乌姆蒂蒂宣布退役,中国拿下世锦赛女子链球二三名

    乌姆蒂蒂。法国后卫乌姆蒂蒂宣布退役9月15日,31岁的法国队2018年世界杯冠军成员乌姆蒂蒂更新社媒,宣布自己退役,结束14年球员生涯。乌姆蒂蒂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此刻终于到了告别之时,我曾满怀热忱地毫无保留付出,亦对此无怨无悔。谨向所有曾并肩的俱乐部、主席、教练与队…

    毛利率承压下潮宏基冲刺港股上市,二股东临门一脚抛出大额减持计划

    近日,内地最大的时尚珠宝品牌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潮宏基”)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进行第二次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毛利率承压下筹划赴港上市潮宏基(002345.SZ)于2010年1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根据此前潮宏基在公告中披露…

    优讯股份IPO披露实控人柯腾隆“升级”路径:历时15年,将原大股东踢出局

    9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显示,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19日审议厦门优讯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讯股份”)的首发申请。成立于2003年的优讯股份,是光通信电芯片国内龙头,其IPO过程中披露的文件显示,这家成立22年的公司,曾经历了一场为期15年的控制权而“内斗”。在对…

    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榜出炉: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首破10万亿

    在A股持续回暖的背景下,上半年,基金代销机构百强的非货保有规模也出现了显著增长。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名单。整体来看,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权益基金的合计保有规模为5.14万亿元,环比(与2024年下半年度相比较…

    刘知远:大模型到专业Agent的跃迁必须解决的三大核心挑战

    在日前举行的2025外滩大会“智能体时代进化论”分论坛上,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刘知远系统剖析了AI从大模型向Agent跃迁的必然趋势,并深入探讨了“专业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系统”所面临的核心技术挑战与未来愿景。刘知远认为,AI发展的下一阶段,必然是让模…

    新质观察|AI拍电影:好莱坞会死?人类会哭吗?

    2026年,一部AI动画电影将在全球上映。它不来自皮克斯,不来自梦工厂,而来自OpenAI。据《华尔街日报》9月8日报道,OpenAI希望通过一部电影证明,生成式AI能够让电影制作比好莱坞目前的方式更快、更省钱。他们要拍一部叫做《Critterz》的AI动画电影。预算不到3000万美元,制作…

    一母生两族:新研究揭示蚂蚁“异种生殖”奇观

    在演化的长河中,物种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龙生龙,凤生凤”是生物学的一条基本法则,生物体产生的后代必然属于同一物种。近日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伊比利亚收获蚁(Messor ibericus)的蚂蚁可能颠覆了这个常识:它们的蚁后可以产下两个不同物种的蚂蚁。该研究由来自法国…

    思维导图|云计算打开万亿市场

    责任编辑:是冬冬图片编辑:蒋立冬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万亿云市场为何大爆发:巨头涌入AI基础设施竞赛,算力需求打开空间

    近日,云服务供应商甲骨文(Oracle)对云业务的积极展望,给本就火爆的全球AI(人工智能)产业链又一次“加柴添火”。过去一周,在甲骨文最新财报的催化下,不仅甲骨文股价一度大涨30%,英伟达等算力芯片厂商股价也跟着上涨。这并非个例,几天前,AI ASIC(专用集成芯片)龙头…

    释新闻|英国爆发大规模反移民抗议,为何美国右翼人士“现身”?

    移民问题正在撕裂英国社会。据新华社9月15日报道,13日下午,英国伦敦市中心同时爆发了反移民抗议和反对右翼群体的集会。抗议现场部署大批警察,负责分隔两派对立的抗议人群。当地时间2025年9月13日,英国伦敦,当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示威者与英国警方发生激烈冲突。视觉中…

    明查|波兰正式宣布向乌出兵?派遣4万军队援乌参战?

    点击进入澎湃新闻全球事实核查平台速览- 截至发稿前,波兰并未宣布向乌克兰出兵。网传说法没有证据,可能与近期波兰领空遭到疑似来自俄罗斯的无人机入侵有关。波兰总理此前表示,“波兰不打算向乌克兰派兵。即使战争结束后也不会。”- 网传有关“26国同意向乌克兰出兵”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