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用机场建设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近期民航机场无障碍设施引发热议之际,中国民航局机场司会同运输司组织编制的《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亦被提起。
注意到,今年5月,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民航局正式发布了这份《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民航局官网解读文章称,大多数运输机场都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但部分机场未能全面、细致地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的出行习惯与实际需求。基于此问题,《指南》建议将“用户为先”的理念融入机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形成了具有实操性的全生命周期指导意见。
其中,《指南》建议从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抵达机场到登机的全过程中,针对高差、照明等提出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登机桥活动端连接处存在高差容易绊到旅客的情形,作出相应提示;针对照明过暗影响视线和照明过量造成眩光的问题,作出相应提示。在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抵离航站楼、值机、检查、登机(下机)、中转等全流程中,基于旅客需求及流程动线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无障碍服务,消除服务断点。
“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在行动能力、认知方式和身体机能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指南》梳理了无障碍及适老化需求旅客的行为特征分析。
对于肢体残疾旅客,《指南》提到,这类旅客身体灵活度较差,在存在高差的区域难以自主活动(如难以正常上下楼梯、变换楼层、在远机位使用客梯车登机等);步行能力受限,难以在拥挤、狭窄的区域顺利通行;在斜坡上易滑倒,站立不稳;可能难以独自使用普通配置的卫生间。另外,若上肢残疾,手腕部位的灵活度相对较低,难以操作普通电梯、普通自助设施等;对操作水龙头、门把手等设备有特殊要求。若下肢残疾,可能会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其中在使用拐杖时:可能会因双手被占用而难以进行购票或付费等活动。即使短距离行走,也可能容易疲惫。可能会申请轮椅服务。使用轮椅时:眼部位置较低,视线处于低位,难以透过人群看到常规标识及高处事物。上肢可触及的高度、方向等有限;下轮椅时,需要其他人员协助或自己使用拐杖、抓杆等。下肢需要容膝空间;可能使用假肢。
在无障碍及适老化需求分析参考部分,《指南》梳理出肢体残疾旅客的9点需求,包括:需提供满足轮椅通行、回转或停放的空间,如停车位周边、(入口)门、休息区、检查通道、无障碍卫生间、飞机舱门与登机桥活动端接驳处、捷运车厢与站台接驳处等;必要区域设置坡道,减少通行中的障碍物及高差;摆渡车满足轮椅上下车,车上设置轮椅停放区和约束轮椅设施;提供升降车协助轮椅使用者在远机位登机;地面摩擦度适中(地面不能太滑导致轮椅滑动,也不能太粗糙导致操作费力)。

《指南》还提到,考虑到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行动受限,因此要尽可能减少行动路线上的台阶等存在高差的区域,以免造成通行障碍。若不可避免存在高度差,则需要设置斜坡、自动扶梯、电梯等设施辅助通行。例如,飞机舱门与登机桥活动端接驳处要确保轮椅使用者顺畅通行。考虑到肢体残疾旅客、老年人等存在使用轮椅的情况,在登机时,要使登机桥、摆渡车等设施设备充分契合此类旅客的行为特征与实际需求,例如保持平缓的坡度,确保轮椅等辅助设备能够平稳、顺利地通过。
“有无障碍需求的旅客在候机及登机过程中,往往需要更专业、个性化的服务。”《指南》提到,因此,建议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等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提前主动了解旅客需求,并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等。另外,对于需要在站坪上下飞机的肢体残疾、老年人等旅客来说,登机桥与站坪之间的高差是通行的一大障碍。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建议机场管理机构结合自身应急保障流程与建设条件,在登机桥固定端合理配置无障碍电梯,为轮椅等辅助设备提供顺畅的通行路径。
关于“远机位登机配套设施”,《指南》提到,机场应配置不少于 1 台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年旅客量大于 1000 万人次的航站楼宜增加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数量。登机车配置应符合《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GB/T 31028)的要求。供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使用的旅客摆渡车车门处应设置供轮椅上、下车的活动斜板等。
这份《指南》还就原则性问题作出提示: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渴望通过自主出行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因此,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要充分支持其意愿,同时也要依据个体实际需求提供必要协助,在保障安全出行的同时提供合理关怀。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在出行过程中通常需要核验身份,提供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容易面临隐私泄露等风险。因此要充分尊重并切实保障其隐私权、人格尊严及个体差异,确保所有旅客平等享有出行权益。

注意到,民航局综合司多年前已表示,民航局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刻认识到民航作为与社会各方面发生广泛联系的窗口型服务行业,航空运输服务需要取得公众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认同感,这对行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多座运输机场已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机场建设和运营服务的重要内容。
如中国吉林网10月26日报道提到,近日,中国吉林网《网友留言板》栏目收到了一条特别留言,据了解,该网友是一位轮椅旅客,近期将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乘坐航班到外地,担心托运、安检、登机等流程存在不便,特意留言询问。
机场方面介绍,首先,拨打所选航程的航空公司电话订票,说明乘客情况并提出轮椅服务申请。申请通过后,出行当天旅客提前到机场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在值机口换乘机轮椅。自备轮椅不能作为随身携带物品带入客舱,可免费托运,不占用免费行李托运额。在值机柜台,将有工作人员接应,协助完成安检、登机等全程安排。登离机时,机场或航空公司尽可能安排轮椅旅客使用廊桥登离机;在不能提供廊桥的情况下,提供升降装置协助登离机;当不能使用廊桥或升降装置时,将以轮椅旅客同意的可行方式提供登离机协助。到达地同样有工作人员接应,协助取行李并更换轮椅。“无障碍服务贯穿全流程,请轮椅乘客放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