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的,却意外提神。”“喝到一半,居然想配碗刀削面。”
8月14日,肯悦咖啡一款“不走寻常路”的饮品——陈醋风味气泡美式,在全国门店同步上线。上线没多久,各大门店前就人头攒动。有人是常客,有人是游客,有人带着猎奇心专程来“打卡”,想要尝一尝这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话题的新品。
年轻的李楠(化名)第一次点这杯咖啡时,特意举着杯子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文案写道:“山西的灵魂进咖啡了。”短短几个小时,就收获了几十条留言,有人调侃“北方人终于有专属饮品”,也有人追着询问“到底是黑暗料理还是隐藏美味”。
这种猎奇式的好奇心,其实折射出一个消费趋势:咖啡不再只是提神的功能饮料,而变成了一个可以“讲故事”的载体。味道本身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消费者想要的是一种参与感——参与到某种地方文化、某种社交话题里。
地方文化与咖啡的碰撞
提起山西,人们总会想到那坛飘香千年的陈醋。无论是刀削面、莜面,还是家常小炒,一碟陈醋几乎是餐桌上的标配。在山西人的饮食记忆里,酸不仅是一种味觉体验,更是一种生活记忆。
而咖啡,作为一种从西方传入的饮品,在中国的流行不过三四十年。它代表的是现代、都市、快节奏,与地方饮食文化看似毫无交集。
但当陈醋的醇厚酸香,撞上美式咖啡的清爽微苦,再加入气泡水的灵动嘶鸣,矛盾感与新鲜感瞬间迸发。一方面,它打破了人们对咖啡的固有想象;另一方面,它又以“地方特产+年轻饮品”的组合方式,迅速占领了社交媒体的注意力。
这种“文化跨界”并非偶然。近年来,从云南的鲜花拿铁、杭州的龙井咖啡,到苏州的碧螺春美式,各地咖啡馆都在尝试用“咖啡+本地食材”的方式,让地方文化以更年轻的姿态出圈。
肯悦咖啡的陈醋风味气泡美式,正是这一思路的进阶表达——除了味觉融合,它还将大同的文化符号搬进了消费场景:云冈石窟“伎乐天”的灵动线条、大同博物馆“北魏蓝色花瓶”的典雅纹样、华严寺“琉璃鸱吻”的古朴造型,纷纷印在咖啡杯套与手提袋上。消费者端着咖啡,既能尝到山西的味道,又能通过视觉触摸大同的历史,仿佛在方寸杯盏间,完成了一场微型的文化漫游。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直言:“精准分层与细分,是企业打造差异化优势的核心方向。把地方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消费场景,本质上是一种高明的差异化竞争。”让咖啡不止是咖啡,更成了地域文化的“移动名片”。
情绪与社交:年轻人买单的新逻辑
“我喝咖啡不是为了提神,而是为了开心。”这是很多95后、00后在社交平台上表达的心态。
中国年轻消费者在选择咖啡时,口味多样化和社交属性的考量已成为重要需求。换句话说,喝咖啡已经从“提神醒脑”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
朱丹蓬指出:“当下我们已进入‘情绪经济’周期,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早已超越‘好吃、好喝’的基础层面,更追求‘好玩、共情’的情绪价值。情绪价值拉满,才是打造爆品的关键。”
陈醋风味气泡美式上新当天,上海某肯悦咖啡门店里,几组年轻人围坐在高脚桌旁,手中的咖啡杯不断发出“嘶嘶”的气泡声。有人举着杯子拍照,有人互相打趣“敢不敢干了这杯陈醋咖啡”,有人喝第一口时皱起眉头,又在第二口时露出惊喜的表情——这些鲜活的互动,最终都变成了朋友圈、小红书里的动态:“陈醋+咖啡,居然没踩雷!”“北方人的咖啡,果然自带‘实在感’!”
这种“买一杯=发一条动态”的消费模式,正是当下年轻人的常态。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对猎奇口味的包容度远超预期:即便第一口觉得有点怪,也愿意为新鲜体验买单。因为这种尝试本身,就是值得分享的社交素材。社交价值,正在成为咖啡消费的隐性驱动力。
高频上新,保持与年轻人的持续对话
若说“文化+情绪”是肯悦咖啡的“破圈利器”,那么“高频上新”就是它维系市场热度的“核心密码”。
“我喝咖啡的节奏,都跟不上肯悦咖啡的上新速度。”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打趣。
今年上半年,肯悦咖啡推出的新品数量就高达31款,在咖啡茶饮的销售旺季,平均每周就有1款至2款新品上市。在这个行业里,这样的更新速度并不多见。
从2月抢先登场的抹茶系列,到4月掀起清凉风潮的“冰吸系列”,再到6月底应季而来的“薄荷柠檬系列”,肯悦咖啡的新品日历总在精准踩中消费节点的同时,又带着几分先人一步的敏锐。
今年春天,“浓浓抹茶”系列以径山抹茶为基底,搭配多款创意组合,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春日调色盘”。而在立秋推出的“糯糯冰浆”系列,更是肯悦捕捉趋势与创新升级能力的体现。此前,“冰浆”已凭借绵密口感与解暑属性,成为街头摆摊的热门爆款,悄然掀起饮品界的新风潮。肯悦咖啡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对传统冰浆配方进行升级创新:精选颗粒饱满的糯米,加入特色金奖米乳与水果,软糯沁凉,一杯消暑。这款带着“街头烟火气”却又兼具品牌质感的新品,在限定门店一经推出,便收获超高人气,单店日出近百杯,很快成为夏日小爆款,成为年轻人社交平台上的打卡新选择。
其他咖啡品牌往往以季度新品为主,更新像是一种品牌节奏的配合。但在肯悦咖啡,研发和社交传播几乎同时进行,新品不仅是饮品,更是话题和社交符号。哪怕有些创意可能只流行一个季度,但“永远在尝试”的姿态让人们始终有理由关注它。
朱丹蓬认为:“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变化快、需求多元化,这推动产业端必须加速创新。肯悦的上新频率,本质上是用‘持续惊喜’维系市场热度与消费者粘性。谁能不断给年轻人新鲜感,谁就能在注意力竞争中占据主动。”
气泡咖啡,戳中年轻人的"爽感与分享欲"
这种消费转向,其实是整个市场的缩影。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咖啡消费的主力。咖啡消费也不止步于单纯的功能性的提神醒脑,而是成为精神放松的方式,也是一种个人喜好和个性标签。点一杯“陈醋美式”,意味着在朋友圈获得话题;选择一杯“糯糯冰浆”,代表着夏日里的情绪安慰。
这种转变在调研中得到了验证。根据CBNData发布的《2024年中国青年咖啡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当下消费者对口味的需求愈发多元,而创新风味的咖啡饮品正带动销售额稳步增长。
在这一趋势下,气泡咖啡成了肯悦咖啡的核心突破口。
带汽的清爽口感,叠加果汁或风味液,与咖啡形成多层次的味觉体验。视觉上,气泡与渐变色调也极具社交平台的出片价值。一杯气泡咖啡,既能满足口腔的爽感,也能满足社交分享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咖啡正在和奶茶靠近。奶茶行业的爆款逻辑——丰富口味+低门槛尝鲜+社交传播——如今正在咖啡赛道上重演。
供应链与价格:创意落地的底层支撑
所有天马行空的创意,都需要扎实的供应链与合理的价格来支撑。这正是肯悦咖啡的“底气”所在。
作为肯德基旗下的咖啡品牌,肯悦从诞生起就自带先天优势:遍布全国的上万家肯德基门店,为它提供了“肩并肩”的选址策略:咖啡馆常与肯德基紧邻,形成统一的“肯德基系列”消费场景。这种布局不仅降低了选址成本,更能丝滑承接母品牌的流量,为门店生意赋能。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肯悦咖啡门店已达1300家。这样的扩张速度,离不开供应链的硬核支撑。咖啡豆的上游议价能力、原料的多样性保障、全球化体系的采购优势,使得肯悦咖啡能够用更低的成本拿到更高的品质。在产品研发上,它也因此可以快速将创意落地,做到“一周一新”。
同时,长期坚持的“9.9元尝鲜价”大大降低了年轻人尝试的心理门槛。相比行业主流的20-40元定价,9.9元几乎没有负担。消费者可以反复尝试不同口味,而不必担心踩雷。
这种“低价高频”的快消逻辑,正是肯悦能快速积累用户、培养消费习惯的关键。
下一口惊喜在哪里?
端着一杯陈醋风味气泡美式,看着杯套上的云冈石窟纹样,听着气泡“嘶嘶”的声响,身旁是笑着拍照的朋友——此刻的咖啡,早已超越饮品的定义,成为连接文化、情绪与社交的纽带。
肯悦的探索,也为中国咖啡市场打开了更多想象:当“咖啡+地方文化”成为趋势,下一个被装进杯子里的城市味道会是什么?是西安臊子面的醇厚酱香,还是广州陈皮的温润回甘?还是成都花椒的麻辣鲜香?
从“西方饮品”到“中国载体”,从“功能需求”到“情绪消费”,肯悦咖啡的实践证明:当供应链支撑创意落地,当文化赋予产品灵魂,当价格降低参与门槛,咖啡里就能装下无限可能——而这,或许就是中国咖啡市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