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归根居”前忆先生,杨振宁心系家国

article/2025/10/19 7:18:19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归根居”是杨振宁在清华的住所,先生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落叶归根的故事已经写就。

“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这是杨振宁喜爱并译成中文的诗句。

由起点,到终点,他的一生探索未知,心系家国。

“我的一生走了一个大圈”

清华大学科学馆是杨振宁童年跟随父亲杨武之教授经常来的地方,也是杨振宁归国后工作的地方。往西不远,便是他儿时的家。

出生于1922年,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97年起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名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曾说:“我的一生走了一个大圈,在清华园长大,于60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园。”

从童年的清华园、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到远渡重洋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再到归国开辟新事业,他始终葆有浓浓的家国情怀、拳拳的赤子之心。

在西南联大奠定扎实基础的杨振宁,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后来,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他曾这样谈及获诺奖后的感受。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此后,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建言献策。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之后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杨振宁始终记得父亲杨武之“有生应感国恩宏”的嘱托,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先生的家国情怀、学术成就令人高山仰止,砥砺着一批批年轻人潜心学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说。

“最关注的有两件事”

“我一生中最关注的有两件事:一是中国的发展,二是物理学的发展。”杨振宁这样说。

与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发现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杨—巴克斯特方程”……杨振宁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若将杨振宁最关注的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便是“中国的物理”。

1947年,西南联大同学黄昆写给杨振宁的一封信,记录了两名青年的志向:“我们衷心还是觉得,中国有我们和没有我们,makes a difference(不一样)。”黄昆在信中对杨振宁写道,“successfully(成功地)组织一个真正独立的物理中心在你的重要性应该比得一个Nobel Prize(诺贝尔奖)还高。”

愿望渐成现实。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先后帮助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设立理论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机构;1986年起,应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后来,又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

林家翘、姚期智、王小云……在杨振宁的力邀和影响下,一名名世界级科学家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一系列链式反应,吸引着越来越多优秀学者。

“通过这些年的交流,我清楚地知道杨先生最期待中国人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工作,并且能够用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领先技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云说,“我认为他无私的支持,对很多年轻人的成长是意义深远的。”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归国后,杨振宁先生写了一首五言诗《归根》,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他曾说:“因为我在物理学前沿工作多年,对于清华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我是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帮他们‘指路’的。”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师生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2004年9月13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82岁的杨振宁身着蓝色衬衫走上讲台,面对大一新生,将基础物理概念娓娓道来。

为学生讲授“普通物理”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的建议,杨振宁一口答应。此后一学期,他每周两次准时走上讲台。

“杨先生给大一新生授课,树立了高标准,鼓舞了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推动了许多研究做得好的老师走上讲台。”在朱邦芬看来,杨振宁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教书研究经验传给年轻学子,指导他们形成自己的物理品味和学术风格。

除了上基础课,杨振宁还经常应邀给学生作报告、面对面交流,讲述治学之道、物理之美。许多大一新生都听过他在学校综合体育馆作的报告。

“青年学生应该把握时代给予的幸运与机遇,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杨振宁先生的话,在学子心中扎根,生长。

“请继续努力”

《曙光集》《晨曦集》,是杨振宁文集的名字,也寄托着他的期望。

2007年,在《曙光集》前言中,杨振宁回忆往事并写下:“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

10年后,在《晨曦集》前言里,杨振宁写道:“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曙光已转为晨曦”。

又过了几年,在多个场合中,杨振宁表示,“今天应该可以说‘我已经看见天亮’”“将来‘天大亮’是很清楚的”“我也相信照着目前的方向,中国物理会大放光明的”。

斯人已逝,坚定的声音仍在耳畔。

翻阅邮箱里的往来邮件,杨振宁的学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荟重温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请继续努力。”这是杨振宁写给翟荟的最后一封邮件。

“继续努力,以自信和坚定面对未来,做更好的工作——有这几句话相伴,您就永远在我的身边。”翟荟说。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不仅触动了清华师生,也激起众多网友的深情缅怀:

“曾听过您的课,是我莫大的荣幸”“深切缅怀敬爱的学长”“他把自己归还于宇宙,但把理解宇宙的线索留给了世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杨振宁先生千古”“承其志,不负其望”……

先生故去,精神永存。年轻的科学家与学生,正担当起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任,共同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雯
    图片编辑:陈飞燕

    http://news.xdnf.cn/vGMcsRHtki

    相关文章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追念杨振宁先生:心系家国,功在世界

    杨振宁肖像照。新华社发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当天,清华大学发布讣告,…

    聚变能技术从科研向应用迈进,“人造太阳”加速商业化意味着什么

    图①: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中核集团供图 图②: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摄 图③: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主机杜瓦底座进行落位安装。 徐旻昊摄(人民视觉) 图④: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八分之一真空室。 …

    特朗普称美军摧毁一艘“载有毒品”的大型潜艇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打击画面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美军摧毁了一艘“携带毒品、正驶向美国的大型潜艇”。他表示,美国情报部门确认该潜艇装载有毒品,船上共有4名“毒贩”,其中两人被打死,另两人幸存。特朗普指出,这两名幸…

    伊朗谴责以色列违反加沙停火协议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18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多次违反加沙地带停火协议,尤其是近日以军对一辆载有巴勒斯坦流离失所者的车辆发动袭击,导致包括7名儿童和2名妇女在内的11人死亡。此外,巴加埃还批评以色列拒绝履行重新…

    哈马斯称停火后不参与加沙地带治理相关安排

    当地时间18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哈泽姆卡西姆表示,哈马斯已一次性移交了在世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且能够移交的遗体也已立即移交。当地时间10月18日,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哈马斯正在搜寻被扣押人员的遗体。卡西姆确认,哈马斯正与调解员进行沟通,以…

    新闻调查丨领跑全球!解锁杭州“六小龙”崛起背后的创新密码

    当中国首款3A游戏登顶全球,机器人在春晚迈出整齐的秧歌步,杭州“六小龙”的崛起引发关注。而当大模型Deepseek对标OpenAI,宇树机器人比肩波士顿动力,脑机接口强脑科技与Neuralink并驾齐驱……一波波科技浪潮下,“为什么是杭州?”成了2025最热的追问——这些“偶然”的颠覆…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拉法口岸将暂时不开放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18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表示,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已指示,拉法口岸将暂时不开放,直至另行通知。以总理办公室称,该口岸的开放将根据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履行其在归还被扣押人员遗体方面的义务以及双方商定框架的执行情…

    泽连斯基:特朗普未明确拒绝向乌提供“战斧”导弹

    当地时间18日,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美国总统特朗普仍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泽连斯基表示,在10月17日的会晤中,特朗普并没有对转让“战斧”导弹的问题说“不”,尽管他没有说“是”。泽连斯基说,“特朗普没有说‘不’是…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多哈举行会谈,讨论延长停火等议题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月18日获悉,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两国代表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谈,讨论延长停火等议题。卡塔尔首都多哈(资料图)巴基斯坦外交部18日早些时候表示,巴国防部长阿西夫将率代表团赴多哈参加与阿富汗方面的会谈,此次会谈旨在寻求立即采取措施,恢复两国边…

    拉法口岸即将重新开放,20日起准许人员通行

    据巴勒斯坦官方通讯社“瓦法”当地时间18日报道,巴勒斯坦驻埃及大使馆当天宣布,在与埃及有关当局沟通后,拉法口岸将于20日重新开放,以允许居住在埃及并希望返回加沙地带的公民按照既定的协调机制出行。以色列12频道报道称,20日开放后,拉法口岸仅供人员进出,暂不用于货物…

    “中国天眼”首次捕获恒星黑子区射电暴信号

    记者今天(18日)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悉,近日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测到一种新的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的毫秒级射电暴。该成果填补了我们对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于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有重要…

    北邮建校70周年:发布UNETS未来学习中心

    10月18日,北京邮电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北邮发布了“UNETS未来学习中心”。该学习中心着力构建AI-EMS联动机制,探索个性化学、差异化教、智能化研、精细化管的数智北邮开源生态,着力打造“无边界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现场。北邮 供图澎湃新…

    赛旅融合赋能新城发展,第17届上海国际大众体育节正式开幕

    10月18日,以“让热爱 更无限”为主题的第17届上海国际大众体育节在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幕。体育的激情与活力,再度为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注入蓬勃动能。开幕仪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亚明宣布开幕。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席徐彬代表主…

    达博征服“皇后赛段”,环广西世巡赛竞争白热化

    达博率先冲过终点。经历了马尼耶的4连胜,10月18日,2025库迪咖啡-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终于迎来了新的赛段冠军。第五赛段宜州-弄拉是名副其实的皇后赛段,也是环广西世巡赛进入竞争白热化的标志。最终,来自杰科-埃尔奥拉车队的保罗达博(Paul Double)率先冲上山顶,拿…

    上海“一网通学”平台上线,为市民就近学习提供便利

    社区银行网点开设金融素养课程,让居民在办理业务的同时学习理财知识;社区药房开展健康管理课程,将专业的医药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一网通学”移动端平台正式上线。上海开放大学 供图10月18日,“一网通学”移动端平台在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开幕式上正式上线。在上海市…

    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开幕,全球500家演艺机构共聚上海

    10月18日,以“链接共识机遇”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正式开幕。今年大会从10月17日至10月20日在前滩31演艺中心举行,吸引了全球约500家专业机构、约2000名业界代表来到上海,参加形式多样的推介、聚焦前沿的对话、进行主题鲜明的体验。大…

    九轮点球大战分出胜负,“黑马”泰州队率先杀入“苏超”决赛

    10月18日晚,泰州队在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首场半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以9:8战胜南京队,61565人涌入南京奥体中心观战,再次刷新“苏超”以及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上座人数纪录。进入淘汰赛阶段的“苏超”由主客场单循环制改为一场定胜负,如90分钟内战平,直接进入点球大战。“八…

    “苏超”半决赛上演,泰州队点球大战击败南京队晋级决赛

    10月18日,2025年“苏超”半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上演。第17分钟,主场作战的南京队取得领先,宋子文豪左路传中,冯伯元头球助攻滕帅凌空射门得分,南京队取得1比0的领先优势。第72分钟,泰州队开出角球,王振宇门前头球抢点进球,双方比分来到1比1平,随后两队都未能取得进球。…

    往事|杨振宁的艺术收藏与翰墨情缘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物理学苍穹中的一颗巨星。其实,杨振宁还有着他的人文艺术世界——对艺术的鉴赏,对友情的珍藏,以及他于翰墨间流淌出的个人修养。科学与艺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塑造了一位完整、丰满且深具中国文化底蕴的科学家。102岁的杨振宁…

    独家|友人追忆杨振宁:他没能二度获诺奖是一个遗憾

    在10月18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逝世当日,杨振宁的友人王征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杨振宁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科学智慧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史诗,极少有遗憾,“然而,他其实还是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二度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