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闭馆修缮前最后一展:挑战摄影边界的提尔曼斯

article/2025/7/1 16:21:13

获悉,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将在2025年夏季闭馆进行为期五年的大规模翻新,预计2030年重新开放,大部分藏品转移至巴黎郊区临时存放,或与中国等国家的美术机构进行合作,展出展品,如正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举行的“重塑景观”展览就呈现了70件蓬皮杜中心馆藏,

在闭馆前的最后阶段,蓬皮杜艺术中心近日举办德国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大型回顾展《我们毫无准备——我们早已准备好》。提尔曼斯是当代摄影领域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其创作一直挑战摄影的边界,将摄影拓展为一种融合社会观察、亲密情感与物质实验的综合艺术实践。

展览名称:《我们毫无准备——我们早已准备好》

作为闭馆前的“总结性展览”

据蓬皮杜中心官方公众号介绍,作为闭馆修缮前的最后一展,《我们毫无准备——我们早已准备好》占据了蓬皮杜中心二层的公共信息图书馆(BPI)6000平方米空间,涵盖提尔曼斯35年来的创作,包括摄影、影像、声音、文字和表演,形成一场沉浸式多媒体艺术体验。

提尔曼斯将图书馆的书架、桌椅融入展览,使艺术作品与公共阅读空间形成对话,探讨“知识如何被构建和传播”。这种策展方式呼应了蓬皮杜作为文化机构的使命,即在闭馆前重新思考艺术与公众的关系。

提尔曼斯的展览强调“观看的自由”,拒绝传统回顾展的权威叙事。

展览涵盖全部创作阶段:从早期俱乐部文化摄影(如《Lutz & Alex》系列)到抽象实验(《Freischwimmer》光绘系列),再到社会议题作品(如《Truth Study Center》)。并结合音乐、表演和影像装置,打破静态展览的局限。

展览现场的布置

展览现场,蓬皮杜中心公共资讯图书馆Bpi,巴黎,2025年Photo©WT@Jens Ziehe图片来源:蓬皮杜中心

如今,原公共资讯图书馆的展厅已清空其惯常的桌椅和堆满数百万册书籍的书架,呈现出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正是在这样一个“裸露”的场地中,提尔曼斯倾注了大量心力。“这既是一个非凡的特权”,又是“一项疯狂的邀约,一个真正的挑战”,艺术家这样形容这次展览任务,“整整一年——都花在思考建筑、空间布局,以及如何激活和使用这个场地上。”但他从不给出作品参观顺序建议,“我感兴趣的,是去创作图像、去做艺术——作为我所见世界的翻译。”

多媒体展区

展览现场,将不同尺寸、材质和技法的作品融合在一起

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提尔曼斯便开始不断地突破传统的作品摆放方式:他将作品悬挂、并列或组合展示于墙面和桌面上,将不同尺寸、材质和技法的作品融合在一起。这一次,他更进一步,将这种理念延伸至场所的结构本身:修改了展墙,改变了图书馆家具的排布方向,甚至构思了新的结构以融入这座建筑的物质性。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2000年成为首位获得特纳奖的摄影师(也是首位非英国籍得主),2015年又获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图片来源:蓬皮杜中心

为什么选择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当蓬皮杜中心主席洛朗·勒邦(Laurent Le Bon)在思考谁能为场馆闭幕展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声明”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名字自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提尔曼斯擅长利用空间来创作,作为摄影师的他跨足多种媒介,其作品也更具强烈而独特的政治声音。”最终,将蓬皮杜中心二层及公共资讯图书馆(Bpi)作为展览场。

策展人Florian Ebner认为,这个空间为提尔曼斯提供了以多样方式“激活”其作品的可能。“随着他对空间的不断投入,整个项目也愈发成为对蓬皮杜中心建筑本身的致敬。或许,这场展览的前瞻性,恰恰在于提尔曼斯的艺术在像图书馆这样一个知识空间中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与社会潜力。”

蓬皮杜中心自1977年开放以来,一直以先锋性、跨学科和反传统的艺术理念著称。提尔曼斯的创作同样挑战摄影的边界,他的展览往往打破常规布展方式,如无框悬挂、自由组合图像,甚至直接改造展览空间,这与蓬皮杜的实验性策展传统高度契合。

展出作品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是当代摄影领域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他打破了摄影作为单纯记录工具的界限,将其拓展为一种融合社会观察、亲密情感与物质实验的综合艺术实践。从1980年代德国雷姆沙伊德的一个青年,到2000年成为首位获得特纳奖的摄影师及非英国籍艺术家,再到如今活跃于艺术与政治交叉领域的文化标志性人物,提尔曼斯的创作历程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如何通过镜头重新定义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

提尔曼斯的艺术生涯始于一种非传统的“摄影”——复印机图像。

Wolfgang Tillmans, Lacanau (self), 1986

《Lacanau(自拍)》(1986)被提尔曼斯视为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这张几乎抽象的俯拍自画像(T恤、黑色短裤、膝盖和沙滩)确立了他对物质表面和观看角度的持续兴趣。

1990年代初移居伦敦后,提尔曼斯开始为《i-D》《The Face》等时尚杂志拍摄,记录欧洲锐舞派对(Rave)和地下俱乐部文化。这些作品呈现出青年亚文化、酷儿群体的真实状态,既有集体狂欢的活力,也有个体休息时的脆弱瞬间。他采用看似随性实则讲究的构图,捕捉朋友与陌生人最本真的状态。

《Lutz and Alex Sitting in the Trees》(1992)成为提尔曼斯的标志性作品——两位朋友半裸穿着长雨衣坐在树杈上,被《卫报》称为“迷幻一代的亚当与夏娃”。这类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纪实,构建了一种关于自由、亲密与群体乌托邦的视觉宣言。尽管被视为俱乐部文化的忠实记录者,提尔曼斯却强调他的多数照片都是精心控制的摆拍,只是刻意保留了快照般的自然感。

1994年移居纽约后,他发展出革命性的作品展示方式:将未经装裱的图片用胶带或图钉直接固定在墙上,大小不一的照片与实物(明信片、杂志剪报)并置,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这种“视觉民主化”策略打破了艺术展示的等级制度,让观众自由建立图像间的关联。

Wolfgang Tillmans《Silver 115》

2000年获得特纳奖后,提尔曼斯更加深入地探索摄影的化学与物质基础。他开始创作著名的“Silver”系列——利用未清洗的显影机,让药水残留物与灰尘在相纸上产生不可预测的化学反应,形成具有金属质感的抽象图像。

Wolfgang Tillmans《Truth study centre 8》(2005)

2005年开始的《Truth Study Center》项目则通过拼贴新闻文章、网络文本和照片,质疑后真相时代的信息可信度。这些创作共同构成了提尔曼斯对“真实性”的多维探索——无论是化学反应的纯粹真实,还是社会话语的建构真实。

“艺术,是一种极其有力的语言。在‘如何做’、在创作的方式中,就已孕育着和平的种子,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必须永远温和;有时,它也必须去扰乱、冲击。”2010年代,提尔曼斯将艺术实践延伸至社会行动领域。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期间,他设计反脱欧海报和T恤,表达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念。2017年,他为对抗德国极右翼政党AfD发起宣传运动,在58家媒体投放广告,免费发放75万张明信片。

Wolfgang Tillmans《Moon in Earthlight》(2015)

在艺术形式上,他进一步打破媒介界限:为宠物店男孩执导MV,发表电子音乐专辑《Moon in Earthlight》,创作结合视频与声音的装置作品。他对数字时代图像真实性的担忧也日益强烈,坚持使用胶片创作,反对AI生成图像。

“先锋”似乎是他的标签,但提尔曼斯始终拒绝数字操控,坚持用胶片、银乳剂等传统方式创作,甚至利用灰尘干扰成像。他质疑:“为什么艺术创作需要依赖人工智能?”在他看来,世界本身已足够迷人,无需人为修饰。

Wolfgang Tillmans, Lüneburg (self), 2020

到了数字化的时代,镜子成了手机屏幕。这件作品曾于2024年11月7日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灵感来自艺术家和朋友因病住院的经历。那年的策展人马蒂亚斯·费勒(Matthias Pfaller)说:“如今我们的沟通方式主要依赖于手机,而这件作品则融合了数字和传统世界,试图让我们同时看到无限的虚拟空间和真实的物质世界。通过这样的结合,艺术家探索了数字化时代下摄影的物质性,以及在这种对比中产生的美感。”

他的作品不仅是记录,更是观察、共情与建构的过程。

此次展览是蒂尔曼斯自2002年以来在巴黎举办的首个机构专展,此前他还在泰特现代美术馆(2017年)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22年)举办了大型回顾展。对于蓬皮杜艺术中心来说,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生涯的回顾,也是对艺术与知识自由传播理念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实践。

展期为2025年6月13日至9月22日。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蓬皮杜中心)

    责任编辑:何涛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http://news.xdnf.cn/wjtLkYKqNl

    相关文章

    《酱园弄》每个演员都有高光时刻,但整部电影有点拥挤

    《酱园弄悬案》的内地定档预告与一般的电影预告不同,是几乎专为预告宣传而定制拍摄的短片,可见影片在宣发上的力度:深夜,逼仄的居民楼内,我们跟随着一位不露面孔的女子步履匆匆地下楼,她拎着一个皮包,里面显然装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因为有血从中渗出,滴落在台阶上。在正…

    上海飞东京航班急速下降的第二天,“春秋航空日本”取消多趟航班

    7月1日,春秋航空官网最新公告显示,“春秋航空日本”航空公司多批次航班取消。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取消的航班包括7月1日与7月2日JL8695(IJ003)次航班由东京(成田) 飞往上海(浦东)、JL8696(IJ004)航班由上海(浦东)飞往东京(成田)等,取消原因均是“因受运力调配影响”。通…

    烟台银行被山东证监局责令整改,营收快速增长背后亟需堵住内控漏洞

    6月30日,山东证监局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对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被查出多项问题经查,烟台银行存在多项违规问题。一是未有效执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二是代销的部分公募基金产品未准确向投资者揭示客户维护费;三是《经营证券期…

    推进长三角物流走廊的货运电动化,上海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

    近年来,借助大规模设施设备更新的契机,配合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际物流、城市配送等场景下的货运电动化急速推进。4月25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一项目标是,到2027年,交通运输电能占行…

    一个中文系本科生的困惑与成长

    编者按:2024年,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学者共同发起了“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系列活动工作坊。此前,工作坊分别在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三期。日前,以“‘专业’文学青年的学习史:围绕‘他们’…

    百万块充电宝被召回,快看看你的还能不能上飞机?

    原创 谷子 果壳 最近两周,罗马仕和安克充电宝暴雷了。 这两家行业巨头发布通告召回多个型号的充电宝,涉及召回数量高达百万;紧接着,民航总局发布了史上最严的充电宝禁令,一脸懵的乘客在机场安检口丢掉成框的充电宝;之后,充电宝召回流程出问题,安克开始下场教用户“自…

    毁牙第一名,不是可乐而是它,很多人当健康饮料天天喝

    原创 丁香医生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牙齿不再晶亮如瓷,变得暗淡、发黄,像是蒙了一层雾; 仔细看,还有些许小凹坑,光滑的牙面变得粗糙不平; 喝口冰水、吃点酸水果,牙根就像触电似的; 有时候不过是倒吸一口冷气,牙齿就会一激灵…… 千万别以为…

    全国敬业道德模范王育竹:以原子之光丈量强国之路

    在人们日常感知的时间刻度里,“秒”是最熟悉的时间单位。 它可以是一次不经意的眨眼,是手机按下快门的瞬间,或是与亲人拥抱的温暖,而在王育竹的科研世界里,这一秒被放大到了接近永恒。腕上的手表、墙上的挂钟,精度高的大约每年会有1分钟误差,不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但在要…

    佩通坦被停职后发声:向民众致歉,将继续为国家工作

    当地时间7月1日,佩通坦在总理府表示接受泰国宪法法院的决定。当地时间7月1日,在被裁定暂停总理职务后,佩通坦表示接受泰国宪法法院的决定,并“向因此事感到不安的泰国民众致歉”。佩通坦在总理府对媒体表示,“作为泰国公民,我将继续为国家工作。”此外,佩通坦称她将在15…

    韩国检察总长请辞

    当地时间7月1日,韩国检察总长沈雨廷已提请辞职。据韩联社援引法律界人士消息报道,沈雨廷前一日已表明辞职意向,卸任仪式将于2日在大检察厅举行。6月2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提名共同民主党国会议员郑成湖为法务部长官,任命律师奉旭为总统府民政首席秘书。韩国舆论认为,这表明…

    上海洋山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2.6万标准箱,再创新高

    7月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洋山港海事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上海洋山深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2.6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7.3%,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在上海港的占比达51.9%,成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攀升的主要增长极。2025年6月30日,洋山港。赵天宇 摄…

    王旭任天津市副市长

    任命王旭为天津市副市长。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朱伟辉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海地铁:暑期日均客流环比增加,10、17号线每周五、周日增开加班车

    暑运期间,上海地铁将进一步增加延运服务。据“上海地铁”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1日至8月31日,每逢周五、周日,上海地铁10、17号线均新增定点加班车。其中,10号线定点加开至次日0:20,17号线定点加开至23:30。据预测,受学生及旅游客流叠加通勤客流影响,上海地铁暑期客流环…

    在虚空中咆哮:弗朗西斯·培根与《艺术的告白》

    21世纪的艺术史学家会这样描述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的波西米亚式生活:一位无可救药的酒鬼与挥霍无度的赌徒,浮躁地飘在沉重粗粝的现实生活之上,每晚醉醺醺地游荡在伦敦苏荷区的赌场、高级社交盛宴与同性恋酒吧。他在亲密关系上追求虐恋与极致的…

    《以法之名》导演傅东育:为拍好首部检察侦查剧,我花了三年

    “三年的采风行走,三年的资料研究,三年的不断推翻剧本,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电视剧《以法之名》导演傅东育谈到这部作品漫长的创作过程,一时间千头万绪涌上心头。导演傅东育时钟拨回2022年,拍完《风吹半夏》后,傅东育全身心投入首部检察侦查剧《以法之名》的创作,2024…

    七月院线片单:暑期档要上大菜了

    七月的热浪裹挟着蝉鸣扑面而来,2025暑期档进入正片部分。本月片单集结悬疑、科幻、动画、现实题材等多元类型,既有好莱坞IP的震撼续作,也有本土动画的创新突破,更不乏聚焦历史伤痕的重磅之作。无论你想在恐龙狂潮中感受肾上腺素飙升,还是在东方志怪里沉浸水墨诗意,抑或在…

    首映|《恶意》:陈思诚尝试社会实验性作品

    6月30日,电影《恶意》在北京举办“恶有态度”首映礼,该片将于7月5日正式在全国上映。《恶意》的故事围绕着滨江三院一起离奇坠楼案展开。主演张小斐在片中饰演一位追寻真相的媒体人,谈及出演《恶意》的初衷,她希望大家和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所有网民,可以在发声的时候再多想一…

    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当地时间7月1日,在泰国总理佩通坦被停职后,泰国副总理兼交通部长素里亚庄龙琅集出任看守政府总理。当天稍早前,泰国宪法法院决定受理对总理佩通坦的弹劾请愿并暂停其总理一职。根据宪法法院的声明,宪法法院的9名法官以9比0的投票结果接受了请愿书,并以7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佩…

    亮剑浦江丨上海举办“医疗服务类互联网企业网络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导会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智慧医疗、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在大幅提高医疗保障质量效益和便携程度的同时,医疗领域的网络数据安全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网信部门在日常巡查和执法办案中发现,部分医疗服务类互联网企业存在未有效履行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

    以色列袭击伊朗核科学家内幕披露,打击效果存疑

    这是6月25日在伊朗德黑兰拍摄的在以色列空袭中损毁的住宅楼。新华社 图伊朗6月28日在首都德黑兰为牺牲的军事指挥官和科学家举行国葬。媒体29日在报道中披露,在以伊冲突中遇害的核科学家包括伊朗伊斯兰阿扎德大学校长、理论物理学家穆罕默德迈赫迪特赫兰奇(Mohammad Mehdi 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