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医学的沦陷》:来自历史的真相和个体的血泪证言

article/2025/9/24 11:36:22

“1932年2月5日,农历辛未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对哈尔滨人来说,注定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本应是团圆的日子,彼此祝福的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辞别旧岁。每家门柱上都张贴着象征祝福的春联,门面上粘贴尉迟恭和秦琼画像,他们被称为‘门神’,是传统中国的守护者。然而守护这座城市近千年平安无恙的‘门神’却在这个不同寻常的除夕没能阻挡住入侵者……”

731部队的焚尸炉   图片取自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号文章

这座曾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城市曾经的不幸,更预示着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医学伦理崩塌。所幸,历史真相如同被埋藏在地下的种子,终将在时间的雨水中破土而出,发出不容忽视的韧芽。

《731:医学的沦陷》 杨彦君著 中华书局2025年7月      本文配图如无具体说明,均为中华书局提供

2025年7月间,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彦君的最新研究著述《731:医学的沦陷》,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本人也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特聘研究员,他还有一个身份是,1979年出生的黑龙江宾县人。

9月18日,上午9时18分,《731:医学的沦陷》新书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杨彦君在发布会上表示,“七三一部队绝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它是一个利用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手段,以人体实验和细菌战为主要内容的反人类犯罪集团。其本质是医学伦理的全面沦陷,是医学被军国主义绑架,成为了屠杀的工具。他们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基本宗旨,是对人性的根本否定。”

《731:医学的沦陷》以战时日本医学伦理的全面崩塌为主线,全景式再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从建立、扩张到覆亡的全过程。著作揭露了特别移送制度下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暴行,系统还原了细菌战从阴谋策划到战场实施的完整证据链条,及其给中国军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尤为重要的是,作者杨彦君依托美国解密档案,揭示了战后美国为获取细菌战数据、服务于冷战利益,与战犯进行秘密交易并掩盖其罪行的历史真相,这直接导致绝大多数七三一部队战犯逃脱了应有的正义审判。全书不仅叩问了战后的追责困境,呈现了受害者家属跨越数代的创伤记忆,更以此历史负遗产探讨了真相传承的时代命题,深刻警示世人:一旦医学精神背离人道主义底线,实验室便会沦为戕害人类的暴力熔炉。

隐秘的魔窟,“烟里带来死人气息”

1932年2月5日,除夕,哈尔滨沦陷。日本多门师团在这一天以重装铁骑开进了哈尔滨城。

同样是在1932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少佐教官石井四郎(1892年6月25日―1959年10月9日)结束了在欧洲的细菌战考察,开始积极游说日本军政高层,并得到统制派代表人物永田铁山、小泉亲彦的认可和支持。

加茂部队旧址(1982年摄)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1933年秋,石井四郎在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的基础上秘密组建加茂部队。加茂部队最初设在今哈尔滨辖下的五常市背荫河镇,后在哈尔滨卫戍医院设立本部。部队隶属于关东军司令部,其班底皆来自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增田知贞、北条圆了、羽山良雄等均为主要成员。

石井四郎还在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内设立“石井部队东京出张所”,负责招募军医、雇员、少年兵、杂役等任务。加茂部队名称中的“加茂”二字源于石井四郎的出生地——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所在的“加茂地区”。石井四郎以同乡之谊招募大量雇员,其家族成员石井刚男(次兄)、石井三男(三兄)也先后加入部队。

石井四郎家族成员在哈尔滨火车站,左一为石井刚男,右四吸烟者为石井三男(常石敬一:《医学者们的组织犯罪——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东京:朝日新闻社,1994年)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背荫河镇位于拉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实验基地初期规模约600平方米,被当地人称为“东满大狱”和“中马城”。围墙顶上外侧遍架电网,四角筑有石砌垒堡,门旁有日本兵持枪守卫。据《背荫河车站的杀人工厂》记载:“围墙内高耸着烟囱,烟里带来了使人恐怖、害怕的死人气息。”

原关东军副参谋长远藤三郎曾在日记中多次记录视察背荫河的情形。1933年12月8日,他写道:“这是一个有六百多平方米的大兵营,乍一看犹如要塞一般。”1934年8月11日再次视察时,他受到“东乡中队”(石井四郎化名东乡肇)的欢迎,并对实验场进行了3个小时的详细视察。

该基地处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游击战活动区域,抗日名将赵尚志曾数次派人侦察,但因“敌人戒备很严、附近敌人不少”,未能获取内部情况。

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连“自己战友”也不放过

1933—1945年,七三一部队(本部最终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其旧址现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秘密进行了大规模人体实验,涵盖鼠疫、炭疽、伤寒、霍乱、冻伤等多种类型,采取活体解剖、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等手段。

七三一部队本部航拍( 1940年 8月摄,森村诚一:《续 ·恶魔的饱食》,东京:光文社, 1982年)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美国文本《费尔报告》详细记录了七三一部队的人体实验数据:鼠疫菌皮下注射的半数感染剂量为0.000006毫克,口服为0.1毫克;暴露于5毫克/立方米浓度的空气中呼吸10秒,可导致80%的个体感染。

炭疽菌皮下注射的半数感染量为10毫克,口服为50毫克;皮下注射感染人群死亡率为66%,口服感染死亡率为90%。

报告还记载了一次鼻疽菌实验:“把1克干化的细菌放在一个小玻璃盒子里,然后用送风机吹动,把连接盒子的橡皮管分别插进3个受试人的鼻子里,这3个人在吸入约0.1毫克细菌后全部被感染。”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一隅近照

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是无数被称作“马路大”(maruta,原木)的活人。七三一部队成员篠塚良雄在《在日本也有战争:七三一部队原少年队员的告白》一书中记录了活体解剖的全过程,“在我所属的柄泽班,以测试细菌毒力的名义,用了5个中国人进行人体实验和活体解剖。”他还详细描述了解剖一名中国知识分子的过程,“细田中尉用手术刀背敲那个人的心脏,呵道:‘维他樟脑注射液两瓶’,然后就把那个人的颈动脉切断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七三一部队甚至还对“自己的战友”进行活体解剖。篠塚良雄记录了少年班成员平川三雄被活体解剖的惨剧:“平川三雄是我的同乡……现在也是我的同事……平川因为他的心灵手巧被看好,但结果却感染了鼠疫。”在解剖台上,平川痛苦地呼喊:“少佐大人、快点儿吧,难受,快点儿、快点儿……”,最终“他的内脏被取了出来,他死了”。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第三展厅“特别移送展示单元”(2015年摄) 

1942年1月,吉房虎雄曾陪同关东宪兵队司令官原守少将视察七三一部队,他在战后回忆了解剖室的恐怖场景:“在宽三米左右的房间正中放有一张大解剖台,上边放着一个人的躯体,他的一条条肋骨清晰可见,鲜血还在滴滴答答地淌着。他的头盖骨已被切开,露出脑浆的人头已经滚到躯体右侧,切成一段段的手和脚,被丢在解剖室内右边的角落里。”

被关押在特设监狱中的受试者也曾进行反抗。据原队员回忆,1945年6月上旬,两个被关押的俄国人发动越狱行动,其中一人对着特别班成员呼喊:“与其当豚鼠被你们做残忍的实验,还不如干脆叫你们杀死的好!”最终,“俄国人倒在了子弹之下,我们用子弹封住了他们的嘴,但是在精神上却完全被失去自由、赤手空拳的‘马路大’给压倒了”。

败逃与掩盖,“将惊天秘密带入坟墓”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向关东军发起攻击。石井四郎很快获悉情报,并与关东军司令部取得联系。8月10日,日本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课参谋朝枝繁春中佐飞抵长春,代表参谋总长向石井四郎传达命令:立即全面废除部队,使所有证据物件永远消失;命哈尔滨第一四九师团调工兵中队用5吨炸药炸毁所有设施;立即处理“马路大”,用锅炉房销毁后投入松花江;53名医学博士用飞机送回日本,其余人员经南满铁路送至大连。

七三一部队四方楼遗址(1956年摄)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石井四郎接到指令后立即飞回哈尔滨,召集高级军官紧急会议,宣布部队戒严。总务部长大田澄大佐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销毁罪证。据幸存劳工金国忠回忆:“8月9日晚上,我们看到七三一部队西南角的大草垛被日本人自己点燃。下半夜两点,专用线上开来一列火车,日本家属拼命往车上挤。三点多钟,轰的一声,四方楼西北角被炸塌。”

沟渕俊美曾任七三一部队教育部警备班班长,他回忆道:“在本部主楼的院子里,玻璃器具、显微镜等堆得像山似的,烧的烧,砸的砸。飞机场的角落,野战消毒车等都被浇上汽油烧掉,冒着浓浓的黑烟。”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    图片取自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号文章

8月9日,关东军命令日军独立混成一三一旅团石原工兵大队开进七三一部队。工兵大队长石原勇带领约200人,用了一天半时间和一卡车炸药,首先爆破了细菌实验室和特设监狱,随后炸毁了本部一栋、冻伤实验室等设施。石原勇战后称:“首先炸毁的是收容‘马路大’的建筑物,里面的人已经被军属杀害,扔在松花江里了。”

溃逃前夕,七三一部队将关押在特设监狱的受试者全部屠杀。原队员篠原鹤男回忆:“8月10日,我进了七、八栋二楼的12号房间。走廊里随意放置着三具‘马路大’的尸体,外面挖了坑,柴火和‘马路大’交替垒了很多层点火焚烧。我在12号房间墙上看到了血书,血还没有变黑,应该写的时间不会太长。”

七三一部队宿舍生活区旧址(2014年摄)

8月14日,晚上9点左右,下着大雨,被誉为“军神”的石井四郎,站在七三一部队废墟中的煤堆上下达了最后命令——三条禁口令:一是不准暴露七三一部队成员身份,二是队员之间不得互相联络,三是不准从事与七三一部队同样业务性质的职业。命令下达之后,石井四郎登上增田美保少佐驾驶的飞机,在七三一部队废墟上空盘旋三圈,并拍摄了最后的影像,匆匆逃离了哈尔滨。

三尾丰(左一)、篠塚良雄(左二)、汤浅谦(左三)参观七三一部队展览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这道“禁口令”让绝大多数成员选择了终生沉默,将惊天秘密带入坟墓。时至今日,七三一部队成员绝大多数逍遥法外,“安”度余生。只有极少数人如篠塚良雄等人顶住压力,勇敢地站出来,讲述了历史真相。

交易与豁免,“或许我们都能够拿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二战后,七三一部队真相的揭露之路充满坎坷与讽刺。

纽伦堡医学审判庭审现场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1947年初,苏联检察官瓦西里耶夫通过国际检察局,正式要求盟军总司令部讯问石井四郎、菊池齐及大田澄,明确表示已掌握日本细菌战材料。1月15日,美苏双方在东京举行会议,苏方上校斯米尔诺夫申明已通过战俘审讯确认平房设施情况,指出“平房被日本人彻底摧毁,所有文件也都销毁了,损毁得太彻底”。

为应对苏联压力,美军化学战部队于4月1日指派诺伯特·H.费尔接替调查。费尔抵日后详细研究此前报告,并于4月22日讯问增田知贞。增田通过龟井转译供称:“这些实验都是在人的身体上实施的,受试者都是被判处死刑的‘满洲’犯人;参与这些人体实验的人员都发过誓,绝不泄露这些秘密。”

七三一部队第一部部长菊池齐(左二)在奉天战俘营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4月28日,费尔同时讯问增田知贞、金子顺一与内藤良一,并要求三人书面答复提问提纲。次日,内藤良一明确提出:“我们都发过誓绝不泄露有关人体实验的情报,担心我们当中某些人会因此而当作战犯遭到起诉。如果贵方能够给予我们书面豁免文件,或许我们都能够拿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费尔随即口头承诺不予追责,他当时就判定这些通过人体实验获得的数据“具有无比珍贵的价值”,“是无法通过动物实验替代的”。

1947年 5月 6日,美国远东司令部给美国陆军部情报总局发送的军事急电 C-52423之二(美国国家档案馆藏)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5月6日,美国远东司令部向陆军部情报总局发出急电,建议“告知相关日本人,相关资料将通过情报渠道进行留存,不会作为战争罪行证据来使用”。5月8日,石井四郎在讯问中要求美方为其本人、上级及下属出具书面豁免文件,承诺以此换取全部情报,并指明增田、金子与内藤均可提供大量信息。

1947年 5月 6日,美国远东司令部给美国陆军部情报总局发送的军事急电 C-52423之一(美国国家档案馆藏)  《731:医学的沦陷》一书插图 

6月20日,费尔完成《日本细菌战活动最新资料概要》(即《费尔报告》),系统收录731部队人体实验数据、植物细菌战研究及石井四郎的细菌战构想。6月26日,协调委员会远东分委员会召开工作组会议,最终结论认定:“日本细菌战实验的情报信息,对于美国的细菌战研究项目具有极大的价值;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建议让其他国家获得这些情报以及对日本细菌战专家进行战争罪的指控;日本细菌战数据的价值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自战争罪审判中所能够获取的价值。”

这一系列秘密交涉与评估,最终使731部队绝大多数成员逃脱审判,并以科研数据换取了司法豁免。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战后还进入到日本医学界、学术界,甚至成为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

历史的缝隙:遗址、证言与未竟的追问

尽管遭遇系统性的掩盖与遗忘,但历史的真相依然顽强地透过缝隙生长出来,其力量源自两个层面的不懈抗争:遗址的无声控诉与个体的血泪证言。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近影    

遗址的保护历程本身就是一场对遗忘的抗争。从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发出《为搜集日本细菌战犯罪行资料由》,要求对细菌工厂遗迹“加以警戒,不得再行破坏或修建,以供将来作为有力之证据”,到1982年在国际关注与国内重视下,文化部明确将“哈尔滨细菌工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到2012年旧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条保护之路,跨越数十年,见证了将“负遗产”转化为永恒警示的不懈努力。

1995年 7月 31日,三尾丰在哈尔滨向王亦兵、王晓光谢罪。自左至右为三尾丰、金源、单文俊、王亦兵、王晓光(王亦兵提供) 

另一方面,是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直面历史的艰难对话。受害者家属王亦兵用尽半生追寻父亲王耀轩的踪迹——王耀轩于1943年因“大连黑石礁事件”被大连宪兵队逮捕,遭受酷刑后,经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批准,被宪兵三尾丰等人“特别移送”至七三一部队杀害。

1995年 11月 26日,三尾丰在七三一部队展日本全国巡回展出会上发言(《认罪之旅:七三一部队与三尾丰的记录》)

1995年,当王亦兵终于面对三尾丰时,这位当年的加害者向他深深鞠躬谢罪:“我有罪……我动用了酷刑,更把你们亲人送进了七三一细菌部队……我的罪恶和石井四郎一样深重。”王亦兵最终选择了有条件地接纳其忏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要言行一致,做一个有益于中日两国友好的人。”

七三一部队锅炉房旧址(2015年摄)

这些碎片——无论是历经风雨的残垣断壁,还是跨越半世纪的悔罪与宽恕——共同拼凑出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相。731部队的历史,不仅是民族的一道疮疤,更是一面永恒的镜子,映照出当医学背叛伦理、国家机器践踏人性时,人类文明所能坠入的深渊。它更在昭告世人,铭记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

2025年8月16日,日本青年代表团一行40人访问哈尔滨,专程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图片取自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号文章

    责任编辑:何涛

    http://news.xdnf.cn/JgDQvFhBaJ

    相关文章

    有一种字体叫“上海摩登体”,全套字体均可下载应用

    9月23日,中国首款以城市文化为源流的中西文字体——“上海摩登体”(Shanghai Modeng)正式发布。全套字体库向社会开源共享,公众可登录官方网站(www.shanghaimodeng.com)进行下载应用。澎湃新闻获悉,基于“上海摩登体”的艺术海报展览也于当天在上海“外滩源壹号”开幕,…

    长假前调研旅游工作:多处出行目的地主官聚焦“场景消费”

    旅游消费集中释放的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全国多个出游目的地的主要领导连日来调研长假文旅工作准备情况,要求面对加速转型的市场,进一步丰富特色内涵和消费场景,打造高品质文旅消费承载地。9月23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到东湖风景区调研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并召开…

    行以致远|上海长宁:如何让企业“走出去”、把人“留下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9月23日,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举行,围绕“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主题,长宁区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成果。2024年,长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9亿元,是…

    王祥喜:“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从统计数据来看,‘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9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介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时表示,“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

    古城新韵,彭城七里重塑徐州

    秋雨中的徐州文庙,凉意阵阵,却挡不住四面而来的市民,他们面露笑意穿梭在这片时尚街区中;古色古香的回龙窝,装点一新,穿着汉服的年轻姑娘们,在青砖黛瓦中打卡拍照;店招林立的美食博物馆,香气四溢,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尽情品尝地道徐州味……2019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

    150万条聊天记录背后,人们都在用AI干什么?

    对刚毕业找第一份工作的新人来说,有个不知是远是近的忧虑:许多曾经的“入门级”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调研近十年间28.5万家公司、6200万美国工人的简历和职位发布数据,指出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调研显示,在2015年至2022年间,初级与高级岗位的就…

    安理会召开俄乌冲突高级别会议,中方呼吁各方遵守“三原则”

    当地时间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俄乌冲突的高级别会议。中方代表呼吁各方为局势降温发挥作用,摒弃以危机为由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表示,中方一直呼吁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希望各方都为局势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早…

    郝国昆辞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据微信公众号“吉林人大”消息,9月23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接受郝国昆辞去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的请求。公开资料显示,郝国昆,女,汉族,1965年5月生,吉林四平人,研究生,历史学博士,中共党员。她长期在…

    中国绿色双城记:武汉双碳产业赴上海引资,武昌沙湖打造碳枢纽

    “上海是金融对接的高地,但我们公司在产业落地上,武汉,特别是武昌,有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中碳登’(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数据、场景和生态聚集,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优势。”9月23日,2025年湖北省武市双碳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誉照新能源(武汉)有…

    科普书单·新书|从建造金字塔到探索无穷大

    《科学与假说:关于科学方法论的历史论文集》[美]拉里劳丹 著,安金辉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2025年6月版尽管假说法如今已成为科学界的主流方法论,但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最初并未占据主导地位。17世纪,科学家与科学哲学家们仍在众多竞争性方法之间徘徊,而假…

    王笛:建构微观历史中的边缘者叙事

    什么是微观史?微观史是什么?这是讨论这一领域时无法绕开的首要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微观史不是一种被普遍认同、明确界定的方法论,也不构成一套统一的理论范式。微观史更像是一种不断发展和转化的研究传统,既非单一的视角,也非固定的技术。用更贴切的说法,…

    中东睿评|道义高光难消现实悲剧:巴勒斯坦建国到了最困难时刻

    当地时间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9月22日下午,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在短短两天内先后有10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而联合国安理会…

    “十四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双下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主要指标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变化。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

    升国旗、看烟花、逛书院……国庆来南昌76+200余场活动不重样

    9月23日上午,2025年南昌市“爱我英雄城登场皆英雄”国庆主题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南昌市将举办2025年南昌市“爱我英雄城登场皆英雄”国庆主题系列活动,并以“英雄”为精神主线以“登场”发出热情相邀,精心构筑四大主题篇章在全市主要推出76项形式新颖…

    姜山任云南省政府秘书长

    据微信公众号“云南人大”消息,9月24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姜山为云南省政府秘书长。此前,原任德宏州委书记的姜山,已于今年8月出任云南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公开资料显示,姜山,男,汉族,1970年12月生,…

    朱荫贵因病逝世享年75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官网变黑白

    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朱荫贵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23日13时01分在上海市远大心胸医院逝世,享年75岁。朱荫贵9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官网已变为黑白色,悼念朱荫贵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官…

    新华社千笔楼:热搜榜单,不能成为炒作明星琐事的“专场”

    题图漫画:潘红宇这几天,几家主要网络平台接连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目光,也把相关平台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信部门的通报内容大体相似,主要包括:相关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

    规范平台收费、商户入驻等,外卖“新规”今起征求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今天起(24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聚焦平台收费、促销行为等重点问题,帮助外卖平台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减轻商户经营负担,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有序竞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9月28日通车

    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相关发布会上获悉,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将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被称为“…

    特朗普在联合国批评联合国,声称“你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地狱”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美国纽约,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视觉中国 图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了他2020年以来的首次联合国讲话。在长达近一小时的演讲中,他猛烈抨击联合国及全球机构,抱怨移民和环保主义者,批评世界多国领导人,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