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十五五”|释放银发消费巨大潜力

article/2025/11/5 9:36:36

“十五五”时期,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婴儿潮一代“60后”全面进入老年期,按照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的估算,老年人口将从如今的3.1亿人快速增至2030年的3.7亿人,届时,不到4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老年群体将逐渐成为重要的消费主体。

从理论上看,银发消费(即老年人消费)潜力巨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通常在年轻时借贷,中年时储蓄,晚年时消费。特别是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60后”,财富储备夯实、健康预期寿命延长、消费观念变迁,银发族正孕育着更大的消费空间。不过,据全国老龄委“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最新数据,老年人年均日常生活支出为11151元,仅为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46%。理论和现实的差距让银发消费充满迷思:银发消费到底有没有潜力?潜力点在哪?是什么因素导致其潜力难以释放?政策要如何助推挖掘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一、“三个50%”转型孕育着超大规模市场空间

消费潜力并非实际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收入条件和消费倾向下,可能存在的最大消费量,计算公式为:银发消费潜力=老年人口规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老年人口人均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老年人口平均消费倾向。联合国预计,2026—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5169万人(见图1)。假设到2050年老年人收入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持平,按照线性函数预测,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达到10.4万亿元。据2021年全国老龄委13万样本调查数据测算,假设老年人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线性增长,2024年银发消费规模为4.9万亿元。“60后”出生高峰一代在“十五五”期间全面进入老年阶段是引致银发消费潜力翻番的主因。

图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中方案预测数据。

占老年人口50%的低龄老人和城市老人将成为银发消费主力军。到2035年前,中国60—69岁低龄老人都将稳定在2亿人以上,占老年人口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也大体占比50%,且占比不断提高(见图2)。这批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低龄老人,大部分为城市老人,具备较好的财富储备,消费观念也同具有较深饥饿记忆的高龄老人、农村老人存在较大差异。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人均收入是农村老人的3倍、消费金额是农村老人的2倍,低龄老人的消费水平比全体老人平均的消费水平高7%。

图2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分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超50%老年人的服务性消费增长空间较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等物质性消费需求将逐步转向服务性消费。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超过50%的老年人口在一年中有过医疗保健、文体娱乐、交通通信、居住服务等服务性消费。近年出现的文旅领域“消费热”也折射出日益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2024年,超80万老年人坐上开通的1860列银发旅游列车,奔赴祖国大好河山。据携程、驴妈妈等旅游平台统计,55岁以上人群开始成为出游主力军,2023年出游数量同比增长2倍,占总出游人数的三成以上。

约50%独立居住的老年人将激发适老产品消费需求。据北京大学调查数据,2011—2023年,中国老年人独立居住占比从40%提高至53%,增速约为老年人口的2倍。以往多代同堂时家庭共用家居,随着越来越多老年人独立居住,将对个性化的适老家居、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产生新需求。据推算,居家适老化改造直接市场份额约3万亿元。苏宁易购数据显示,2024年国补启动以来,具有适老化功能的家电销售增速较快,平台搜索量同比上涨超200%,例如,防干烧灶具销售增长156%。

二、“三大差距”掣肘银发消费能力、选择和意愿

现实中,受预期收入约束、健康风险和遗赠动机的影响,老年人储蓄倾向超过60%,几乎是全国居民平均水平的2倍。据全国老龄委数据,2021年,老年人均年收入3.2万元,略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万元,70.1%的老年人至少拥有一套房。其中,城市老年人年均收入达4.7万元,与全国居民年均收入基本持平,72%的城市老人拥有房产。

其实,东亚老人的预防性储蓄倾向较高现象较为普遍。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与日本约有15年人口时差,日本老年人即便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预防性储蓄倾向仍然较高。据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一书内容,日本老年人家庭储蓄近2500万日元,但仍有三成老年人一年内完全没有动用过银行年金账户,将年金取出来的老年人平均也会将三成年金继续储蓄,等到临终时,日本老年人平均每人拥有3500万日元资产(约合170万元)。

可见,“以防万一”的观念让老年人财富增量大多变为预防性储蓄。向老年人“分配服务”而非单纯“分配资金”更能让老年人即时拥有获得感,同时还可以实现激发银发消费、激活养老产业的双重目标。

即便老年人有能力消费,仍面临一些产品服务“给的不想要,要的没给好”问题。一是高龄老人健康照护等刚性需求仍待满足。据民政部数据,2013-2023年,养老服务机构从4万家增至40万家,为3500万失能老人照护提供坚实支撑。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加剧,预计2035年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2050年达到5800万,“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风险加剧。现阶段,照护“钱从哪里来”问题较为突出,养老机构普遍反映“不赚钱”,中心城区“一床难求”与郊区农村“一人难求”并存;居家照护可持续运营模式尚不成熟,“叫好不叫座”的观望情绪影响照护服务供给,一些老年人难以找到合适的照护服务。二是低龄老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仍待满足。“60后”对健康食品、老年教育、文化旅游、养老金融、适老化改造等有新需求。但当前,相关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服务供给单一甚于多元、共性多于个性。例如,健康食品主要以中老年奶粉为主,特医食品等细分品类不足;在老年教育领域,老年大学“一枝独秀”,个性化、消费型的文化社区等新业态仍处于探索阶段;银发旅游在疫后重焕生机,但仍面临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可见,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支付能力差异较大,需要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为激发市场活力,或许需要将传统“补供方”“补砖头”的方式与“补需方”“补人头”相结合,加大市场准入,充分发挥老年人“用脚投票”的能动性,同时倒逼经营主体提供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还要看到,老年人期待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但已有的产品供给还存在着质量较低、价格较高、假冒伪劣现象。一是部分产品适老性仍然不强。以防走失手环为例,智能手环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价格不菲,但适用性却不佳,往往因其小屏幕、小按钮、需经常充电等设计,无法适应老年人感知觉衰退、手臂震颤、认知退化等生理需求,让老年人戴之无味,丢之可惜。二是为老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都是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服务,需要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然而,受制于社会认知、培养体系、评价标准、晋升通道、激励机制等因素,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目前中国养老护理员缺口达550万人。三是涉老消费环境不优。预付费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商家打着“旅游养老”“终身养老”旗号收取高额预付费,但难以履行合同。保健品领域存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乱象。金融理财诈骗问题突出,2023年中信银行《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约一成受访者遇到过诈骗,其中约四成造成了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小企业提供分散化养老服务产品的成本较高,只有少数大企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也能够负担适老化研发费用,因而,品牌化、连锁化是提高养老产品和服务质效的重要路径。但养老产业发展多年,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其中原因值得认真分析。

三、三个方向发力,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消费是获得感的体现。对银发消费挖潜,不仅是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的路径,更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关键。建议“十五五”时期,进一步细化银发经济发展促进举措,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创造供需匹配的制度环境,挖掘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首先,要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兼具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的养老理财产品,并做好贯穿生命周期的金融保险服务,让老人后顾无忧,降低预防性储蓄,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其次,基于不同代际老年人的消费特征,明晰重点细分产业布局(见图3)。聚焦经济、生活等领域,优化制度环境,引导市场布局老年教育、银发旅游、适老化改造等新业态。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探索发放“养老券”,让老年人“用脚投票”,自主选择优质服务,激励银发市场优质产品发展。打破各种体制机制壁垒,为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养老服务创造长效发展空间,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图3   银发消费主要场景。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整理。

最后,也要在提高养老产品服务质效上多下功夫,让老年人愿意买,开心买,用得上且用得舒心。尤其是政府购买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更要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而引导全社会多层次适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和发展增速。

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是多元多层次的,既有市场机构,也有公益组织,还有社会企业,以及政府。其中,政府提供的是最为基本的服务,更为多元和品质化的服务需要交由其他供给方来供给。面对2030年3.7亿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如何为不同类型的供给方创造发展乃至壮大的空间,由此供需适配,进而实现银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全面的制度供给为之开辟发展空间。

(作者纪竞垚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首发于《中国改革》第2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与所供职单位无关。)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丁晓

    http://news.xdnf.cn/KigFjZytjA

    相关文章

    第十一次中俄财长对话在北京举行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会晤重要共识,巩固和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与俄罗斯财政部部长西卢阿诺夫于2025年11月4日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十一次中俄财长对话。双方就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地方财政管理实践、智库交流,以及中俄在二十国集团、金砖…

    中国将对刚果(布)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11月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刚果(布)国际合作和促进公私伙伴关系部部长克里斯戴尔在上海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刚果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期收获的安排》。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期收获安排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对外宣布的零关税举措的重要…

    商务印书馆年度双十佳图书发布,你读过几本?

    11月4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29位评委经历线下或线上评选,共同评选出2025商务印书馆年度双十佳图书。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已经举办了十三年,分学术类和大众类两类。今年获得年度十佳的学术类著作中,《蔡元培全集》的编纂工作始于2015年,…

    辽京:在《白露春分》中捕捉分岔的时间

    11月1日,青年作家辽京凭借长篇小说《白露春分》摘得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辽京的作品以家族史为脉络,通过女性视角的细腻刻画,将线性时间打碎重组,在记忆的褶皱中挖掘人性的复杂与真实。作家辽京在获得文学奖后,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她表示:“我是一个女人,习惯使用我最…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压阵之作,香港芭蕾舞团《布兰诗歌》来了

    40年前,清唱剧《布兰诗歌》在中国内地的首演是在上海。40年后,港芭版《布兰诗歌》也是在上海首登中国内地舞台。11月14日-15日在前滩31演艺中心,香港芭蕾舞团将带着《布兰诗歌》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压阵之作。香港两大旗舰艺术团——香港芭蕾…

    上海双年展的前世今生:映射上海与全球的对话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11月8日将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从1996的上海美术双年展到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作为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已近而立之年,从人民广场的老上海美术馆,到2012年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从油画、水墨到影像与社…

    甘肃康县一河道现市民淘金潮:当地加强管控,河道附近拉起警戒线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甘肃陇南市康县一河道内有人淘砂金。11月3日,有周边商户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河道中确有黄金但是很少有人能淘到,该现象年初就已出现,虽被官方叫停,但随着河道清理、河床开挖,淘金行为再次回潮,最近政府又加强了管控,河道附近拉起了警戒线,已…

    中国与多个太平洋岛国签署《提升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

    11月4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资源和发展部部长秋永,基里巴斯旅游、商务、工业和合作部部长里特,瑙鲁磷酸盐矿部部长托马,瓦努阿图外交、国际合作与对外贸易部部长阿蒂,斐济贸易、合作社、中小微企业和通信部常秘阿里举行集体会见。会见后,王文涛部长与五国…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377件作品获奖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11月5日揭晓。来自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4件、二等奖113件、三等奖186件。本次评选中,人民日报社评论《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新华社通讯《关键时期的关键抉择——…

    55天驻演64场,《悲惨世界》纪念版音乐会燃爆上海大剧院

    11月4日,在全国剧迷的期待中,音乐剧《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了大幕。未来55天,这部剧将在上海开启64场驻演。演出结束,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当晚的冉阿让扮演者阿尔菲博伊请出了此次上海站另一位冉阿让扮演者杰罗尼莫劳赫一起登台,两人联袂献上了…

    郭守敬望远镜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

    11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截至2025年10月,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累计发布光谱数达2807万条、恒星参数1159万组,数据量稳居世界第一。科研团队介绍,在近期的集中攻关下,LAMOST团队推动多项关键技术从“依赖进口”变为“中国自主”。首先是“天文特种宽谱光…

    佛造像艺术中的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佛造像艺术中的普贤菩萨,各具审美效果。经变画即经变,亦称变或变相,广而言之,凡依佛经而绘制的画,皆可称为“变”。现在去看,经变画可理解为人类智慧之跨界转化,因经画图,目击道存,帮助人们迅速理解经典,突出经…

    陕西培育光子科技实验室,计划两年攻克超30项卡脖子技术

    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它与电子同为基础性支撑技术,在星际光互联、计算成像、基因测序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11月4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在陕西西安举行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表示,陕西光子科技实验室进入培育建设期,目标吸引…

    一图看懂|美国“福特”号航母驶往加勒比海,会对委内瑞拉动武吗?

    澎湃新闻记者谢瑞强对此稿亦有贡献。责任编辑:郑洁校对:张亮亮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整面展墙都成了观众的画布

    当整个艺术空间的展墙成为画布,所有来到现场的观众都可以化身为主角,成为完成展览空间“艺术品”的创作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澎湃新闻获悉,位于上海市茂名南路的大沪联合艺术空间曾于2019年入围上海最美公共空间,开放至今已举办了七十多场艺术展览及美学活动。这一艺…

    在希区柯克、宫崎骏等的分镜手稿中,重回那些经典场景

    这些电影导演的手稿与绘画细节确实令人着迷:米老鼠在《幻想曲》中的魔法动作标注着每一个节奏停顿,而《白雪公主》的草图是一组恢弘的画面,宫崎骏的分镜延续了这种“以绘画为思考”的传统,他的每一帧既是场景规划,又是一种心灵描绘……11月3日,上海荣宅展厅开幕的展览“一…

    “含沪量”拉满,《菜肉馄饨》相亲三人组来到澎湃新闻电影湃队

    沪语电影《菜肉馄饨》即将于11月15日上映。这部聚焦上海本土生活的影片,从全上海的制作班底、全沪语对白、全程实景取景,再到地道的上海菜肉馄饨制作细节,堪称“含沪量”拉满。​11月4日,《菜肉馄饨》联合澎湃新闻走进上海报业集团大楼,开启了澎湃新闻有戏工作室“电影湃队…

    涵盖四种动画形式,上美影x迪士尼打造《动物城日与夜》上线

    11月4日下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迪士尼中国携手推出的动画宣传系列短片《疯狂动物城:动物城日与夜》正式上线。该系列由四支90秒的无台词超短片构成,分别名为《对暗“耗”》《“豹”好吃》《拼“抓”速》《睡了“咩”》,意在为11月26日上映的《疯狂动物城2》(Zootopia 2…

    人民日报两个版特别报道:以“进博之新”,答世界之问

    展览规模再创新高,展区设置与内容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细数进博之“首”吴焰 黄晓慧 崔寅图①:第八届进博会展区,工作人员在调试展品。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②:工业人形机器人扫描车架进行质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③:首次在中国展出的一款刚性充气艇。本报记者 黄晓慧摄…

    “黑色星期二”!高估值担忧引发全球风险资产重挫,国际资本仍看好中国资产

    全球风险资产经历“黑色星期二”。当地时间11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1.17%,报6771.5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04%,报23348.64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0.53%,报47085.24点。11月4日的亚洲交易时段,亚太股市也全线出现跳水。不过,多家外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