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的《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兼记与江澄波先生的最后几面

article/2025/7/30 15:25:53

今年六月二十九日上午,我如约去文学山房旧书店,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没有改变,唯一的不同,就是江澄波先生没坐在店门口的老位置上。恍惚之中,我觉得大热天里,老人家只是在家里等我们去看他,一会儿就能见面。中午十一点多,吴致之师偕师母二人抵达书店,在江先生子女的陪同下,到西大园三号江宅,入门时的犬吠声依旧,进屋一抬头,看到江先生面带微笑的遗照,和其祖、父辈并排悬挂在客堂西面的墻上,才不得不面对现实,江先生真得走了。

二十多年里,我来过江宅很多次,每次看到江先生稳稳面东而坐,背后的墻壁上,悬挂着他祖父母、父母的遗像。老人家只是静静地坐着,见此场景,无须过多的语言,就给人一种饱经岁月沧桑、依然世代传承的感觉,江家人如此,文学山房亦如此。居中挂着的江杏溪老先生夫妇俩的像最大,却并不是相机拍摄的,而是请人画的,旧时有一批专擅画开相的画工,以帮人家绘制喜神面容为生,江澄波先生曾亲口告诉我,晚清苏州阊门外山塘上的沙山春就擅画开相。不经意间,江先生说过的人和事,都成了掌故,如今他不在了,很多往事便无从叩询了!前几个月,我数次去文学山房旧书店,问了一些《文学山房明刻集锦》相关的情况,值此书即将重版之际,记录如下。

(1926年6月30日—2025年6月11日)

人生总不免有遗憾!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我逐渐明白,这全是生命的体验,也是人生的常态。对于即将影印出版的《文学山房明刻集锦》,最大的遗憾是江澄波先生没能看到它的面世。

今年三月初,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王若舟兄联系我,提出想影印《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出一部彩色的纪念版,托我征求江澄波先生的意见。三月二十七日,我去文学山房旧书店拜访江先生,不出意外,他对重版一事表示同意。于是我便请出版社拟定合同,交江先生一看,以便尽快操作。到了四月二十一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方面又反馈,希望江先生能将重版事宜全部授权给我,对此江先生也表示同意。四天之后,江先生孙女江茜将他手签的授权书、身份证拍照发我。我随后将出版合同等处理完毕,并于四月三十日再次前往文学山房,当面向江先生汇报此事,顺便也请教一些与《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出版相关的问题。

四月二十五日,台湾的书友陈逸华自扬州来苏,我陪他去了乐桥的苏州古旧书店,也去拜望了江先生。谈及《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影印,记得当时江澄波先生曾问起重版的形式如何,是线装高仿,还是做精装本?我回答说,出版社方面考虑彩色、原大影印,装帧形式可能倾向于洋装,还未最后确定。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个书隔了七十多年能够再版!当年差一点儿因为这个书被冠上“破坏文物”的罪名,幸好按上级要求,做了一些补救工作,逃过一劫。原书虽然做了三十几部,但家中早已一无所存,顾颉刚的序文还是从北京图书馆复印回来的。

最初江先生打算编《文学山房明刻集锦》,主要受到顾廷龙、潘景郑两先生合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一书的启发。这在江澄波先生的口述史《书船长载江南月》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大概在1952年,我看到了由顾廷龙、潘景郑二位先生编辑的《明代版本图录初编》——选出代表性的明代版本,用照片形式呈现,一旁配以版本说明——效果很好。同时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想法:如能以明代原刻残页装订成册,加以版本说明,不是效果更好吗?

当时明版的书还是多的,尤其是杨寿祺先生曾卖给我一批天一阁的明刻残本。我便以此为基础,选了一百六十种,每种一页,按经、史、子、集排列,选了后先鉴定:这本是明代嘉靖刻本,这本是明代成化刻本,这本是红印本(比如印谱就是红印本),这本是蓝印本,这本是插图本……鉴定好了,我去拜访潘景郑老师,请他帮我看看。因为鉴定版本这功夫是很难的,我怕自己鉴定得不对,一定要请教老师。除了辨别版本,还有一个难点是装裱:因为书的开本大小并不统一,其中版面最大的是《通志》。综合考虑后,我最后选了八开的尺寸来做——即便是八开这样大的尺寸,《通志》也还是需要折掉些天头地脚才能放进去。

从杨守敬的《留真谱》、缪荃孙的《宋元书景》,一直到赵万里先生主编的《中国版刻图录》,前后六十年一甲子中,公藏单位如南京国学图书馆(《盋山书影》)、故宫博物院,私人如瞿氏铁琴铜剑楼、刘氏嘉业堂、云间韩氏读有用书斋、陶氏涉园,书坊如王氏文禄堂等,陆续采用雕版印刷或珂罗版、石印技术,进行书影类图书的印刷出版。这一批出版物,于今看来,展现了宋元明历代版本的基本面貌,提供了版匡、行款、字体等信息,可供研究版本学者参考,但部分原始的物质信息未能保留,如纸张的质地与颜色,以及印刷的顔色、墨色深浅之类,翻印的出版物自然无法原样呈现,即如《文学山房明刻集锦》灵感的来源——《明代版本图录初编》,由于受到抗战时期经济条件、物资匮乏等限制,为了出版,不得已缩小开本、照片印得不清晰等,这些问题一直是顾廷龙、潘景郑两位先生的遗憾。顾廷龙先生晚年一直有重编《明代版本图录》的愿望,也曾物色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徐小蛮、浙江图书馆的谷辉之来协助完成此事,可惜直至他去世,这一夙愿也未能实现,这是十分让人惋惜的。

《书船长载江南月》中所述内容,今年四月里,江澄波先生也曾向我谈及。关于这批明刻残本,有一部分系杨寿祺转让的天一阁旧藏,却未及细问,如今回想起来是个很大的遗憾!众所周知,民国初年宁波天一阁藏书被盗一案,曾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杨寿祺的祖父杨云溪也身陷这场风波之中。杨氏来青阁的这批明刻残本底货,有范氏旧藏并不奇怪,但哪些书真的源自天一阁?恐怕仅凭书名、版本及一页书影已很难加以确认。

关于选目,前不久我当面问过江先生,他的回答与《书船长载江南月》所记相近似。或许时间有些久了,以南京图书馆藏《文学山房明刻集锦》来看,全书确实按照四部分类法排列,有朱墨套印本,却并没有看到严格意义上的红印本,《集古印谱》一种只有书叶中央一小部分泛红,更象是红印之后的黑墨初印本。蓝印本也只有《丹铅总录》一种。插图本有《宣和博古图》、《方氏墨谱》及《三才图会》三种,其中《宣和博古图》的开本最大,天头地脚裁去一部分外,书口向内折了一行,才勉强装入册中,不凸出于全书之外。《书船长载江南月》中江先生说“版面最大的是《通志》”,很可能是误记,殆南京图书馆藏本一百六十种书里并无《通志》一书。

开本大的单叶需要裁切、摺叠,开本小的单叶则需要两边做宽,江先生都挑选纸质、纸色相近的纸张接补,然后统一加衬,使全书整齐划一。至于书的序言、封面、题签,江先生的原本设想,可能是分别请潘景郑、顾廷龙、顾颉刚三位先生撰写、题署,前两位是《明代版本图录初编》的编者,顾颉刚先生与文学山房也有很深的渊源。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据《书船长载江南月》载:

书做好后,一共四册。我请潘先生写一篇序文。他可能因为当时考虑得多,不敢出头露面,就婉言推辞了。事隔三十年后我到上海去拜望他,他已八十多岁了。我拎了一些苏州糕点带过去,他很高兴,聊后交给我一封我父亲写给他的信,又问我:“之前我给你写的《明刻集锦》的序,你还收着吗?”我推测,当年他是写成了,只是因为担心而不敢交给我。这真是令人唏嘘。

潘景郑先生婉拒我们的请求后,向我们推荐顾颉刚先生来作序。顾先生当时在上海北四川路的大中国图书局当经理,我和父亲便奔赴上海,拜访顾先生,呈上书稿,请顾先生指点。顾先生对我们的创举表示肯定,一口答应给我们写序言。其后他来到苏州时,又和我们见面商谈这本书的编排,建议书名为《明刻集锦》,并建议我继续做《清刻集锦》。第二年,顾先生交给我《明刻集锦》的序文。

江静澜致潘景郑函

以上所述,今年四月三十日,我听江先生讲了一遍,内容基本相同。我当时告诉他,曾在1950年代的《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栏目中看到一篇署名“管汀”的文章——《这是什么立场!——评潘景郑的〈着砚楼书跋〉》,显然是对潘先生的批判。而在此之前的几年中,早已有一些迹象,潘景郑先生当时可能已经将序写好,鉴于时势,临时决定秘之箧衍,回过头看,这显然是个正确的选择。

因潘景郑先生的推荐,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成为《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序言的撰写者,他日记中的相关记录,验证了江澄波先生回忆的真实性。《顾颉刚日记》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五日有“江澄波来,看其所集《明刻集锦》,谈”一条,应该就是江先生去大中国图书局拜访他求序的真实写照。江先生描述当时场景,告诉我说“顾先生一口答应”。不过,这与《书船长载江南月》中所说“我和父亲便奔赴上海,拜访顾先生,呈上书稿,请顾先生指点”一句略有不同,顾颉刚先生记录中的访客只有一位——江澄波,并无他的“父亲”江静澜。我猜想,江先生做口述史时,之所以将父亲带上,应是出于《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原书署名“江静澜编”考虑而有意为之。

既然求顾颉刚先生撰序的时间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那请潘景郑先生帮忙选目把关、撰序当更在此之前,这个时间与《书船长载江南月》所记的“大概在1952年”相符,且“第二年,顾先生交给我《明刻集锦》的序文”一说,也完全可靠。具体的时间,可能较原书前顾颉刚先生序末署——“时公元一九五三年四月,顾颉刚书于上海法华乡寓舍”,要晚一个月。检阅《顾颉刚日记》,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一日有“回拙政园,予钞改《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序讫。……出,到文学山房,晤江澄波,选书”的记录,显而易见,序言是顾颉刚趁回苏州时,在苏南区文管会修改定稿,并誊清抄好,亲自拿到人民路上的文学山房,交给江澄波先生的。《顾颉刚日记》的记载,再次证明,《文学山房明刻集锦》的实际编者是江澄波。

看了江澄波先生的回忆,不难发现,相较于众多古旧书从业者,他的确有其过人之处。除了一九九七年,他七十二岁时出版《古刻名钞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外,数十年间,江先生撰写了数十篇内容与古书、藏书家、苏州历史相关的文章,二〇一九年夏我已将之汇编为《吴门贩书丛谈》公开出版。而《文学山房明刻集锦》的面世,早于这些著作半个世纪,彼时他刚从业十年左右,年纪还不到三十岁,就有此开创性的想法,并将之迅速实施,想到这一切,不由让人由衷地钦佩起来!

现今所见的《文学山房明刻集锦》,顾颉刚先生的序言与目录是铅字排印本,我曾不止一次问过江先生,顾颉刚先生的手迹、序文的底稿还在吗?他回答说,几十年过去了,包括顾廷龙先生题的内封、顾颉刚先生题的外签,原稿全部已经遗失,不知所踪了。这和《书船长载江南月》所述也能一一对上:

顾廷龙先生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为书题写了封面书名。签条则仍然由顾颉刚先生书写。封面、签条、牌记是影印的,序文是用铅字排印的,都是请苏州文新印书局制作的。做这部书所用的都是残本,有的残本所剩的页码很少,只有三十多页,一部书拆出来,一共只能装订出三十几部。书做好后,定价四十元。我把顾颉刚先生的序抄了多份,又写了一些介绍文字,分别寄给国内的多家图书馆。这样的实物书不多见的,一下子就被订得差不多了。

《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内封 顾廷龙题

前几年我整理《顾廷龙日记》时,曾专门留意过文学山房的条目,可惜并不多。如今重新检索,并没发现他题写《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内封的具体记录。排印顾序、目录的文新印书馆原名文新印刷公司,民国初年开设于苏州阊门内西中市,辛亥革命后、抗战爆发前承印过金松岑的《天放楼文言》、朱揖文的《苏州指南》(不止一版)、苏州美专的《艺浪》杂志、苏州国医社的《国医杂志》、俞友清的《红豆集》、汪柏年的《尔雅补释》、李根源的《曲石丛书》、王月芝《虎丘山》、金孟远的《吴门新竹枝》、施中一《旧农村的新气象》等一大批书刊,一度成为苏州最大的铅字排印出版机构。江先生告诉我,民国《吴县志》八十卷也是文新承印的。一九五三年,他去印《文学山房明刻集锦》顾序、目录时,文新印书馆已搬离西中市,迁租到人民路马医科巷口今绣园所在之地,沈寿、余觉夫妇曾在此地办过同立绣校,与文学山房老店只隔了一条人民路。

当年《文学山房明刻集锦》一共出了多少部?关于这个问题,《书船长载江南月》说得比较笼统,“三十几部”,到底三十几呢?查今年三月二十七日访江澄波先生的笔记,他当时说了一个数字——三十六部。四月二十七日,王若舟兄告诉我,目前查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两部)、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保定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等单位藏有此书,然其数量尚不到发售总数的一半。公藏单位购藏之外,私人手中也有几部,可以明确的是给《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出过力的潘景郑、顾廷龙、顾颉刚三位。尽管后来此书被人举报,江先生写信给他们,想要索回赠书,结果三家一致未作响应,《书船长载江南月》说得很清楚:

由于潘景郑先生、顾颉刚先生、顾廷龙先生都为本书出力不少,我曾分别赠送了样书给各位先生。省里说要回收这部书,我只好写信给他们,说明这个情况,希望他们把书寄还给我。三位先生却都表示不愿意拿出来。我也没有办法。苏州大学图书馆曾购买过一部,但后来院系合并,这部书就随着院系合并到南京的一所大学了。苏州图书馆是没有的。记得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都有入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我到北京讲课,住在校尉胡同,距离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较近,就前往拜访丁瑜先生,希望能影印一份顾颉刚先生的序文。丁先生同我说:“我帮你看看啊,不一定能找到啊。”幸好,这部书还在北京图书馆,丁先生就安排帮我复印好,我带回留作纪念。

排印的顾颉刚序言复印件,十多年前,江澄波先生曾给过我一页,可能被我放在《吴门贩书丛谈》的底稿一起,一时寻不出来。当年他去北京图书馆找丁瑜先生,事先并没有约好,结果很巧,那天丁先生恰好在馆里。提及要复印顾序,丁瑜先生说要看一看,其实下面还有半句话,《书船长载江南月》没写——有没有被赵万里先生借回家?原来北京图书馆这部《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并未作为藏品编目入库,而是一直作为古籍部的工具书放在办公室,有时会被人借去参考。那天真得很巧,书在善本部,顾序也就顺利复印了回来。

《文学山房明刻集锦》一经发售,颇为畅销,除江家自留了一两部,三十多部很快售罄,眼见此事即将圆满结束,不料横生枝节,江苏省里忽然来指示,说此举有破坏文物之嫌。虽经江先生解释,这批残本、残叶从来青阁转入文学山房,存于库中数十年,一直没能用于补配,此举完全是废物利用,化腐朽为神奇,但上级仍责令他将已售出的书追回后,上交省里。于是,江先生不得已又向买书的单位去函,说明缘由,愿意原款退还,请对方把书寄回,令人意想不到,极少买家愿意原物退回的,最后他将退回的、家中所留的书全部上交,此事方才告一段落。《书船长载江南月》里说:

没想到做好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人举报给省文化局,认为我破坏文物。我说:“我这些书页都是从残本里挑出来的。”但人家说,你残本在这里,还可以想办法配呀。省里边就来问责,要求我把所剩的书全部交到省里。当时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了几部在店中,我把这几部书都送到省里,自己一本都没有留下。

可能考虑到我的出发点是好的,除了批评和让我上交存书,省里并没有采取其他的处罚措施——而且我上交给省里的书,他们还是给钱的,算是全部收购去。但我已成了惊弓之鸟,本来我已经着手做《清刻集锦》,已经搜集了一些残页,这事一发生,后面的计划就不好进行了。如今想来,省里的意见也有道理,这些残本都是文物,而且现在残本的价格也很高了。

我曾问过江先生,当时提出此举属于破坏文物,要求将书上交省里,用于补配的人是谁?据说是郑振铎,他看到书,提了意见,至于是否真的如此,则不得而知了!后来,江先生从抄家发还的东西中,找到一些明刻单叶,其中有一部分是《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剩下来、页码较多之书的零叶,如《书船长载江南月》配图中《三才图会》一叶虫蛀痕迹,与南京图书馆藏本如出一辙。这批劫余之物,一九九二年曾被江先生带去北京,作为讲课的实物教材进行展示。

《文学山房明刻集锦》面世至今七十多年里,学界对它的评价颇不少,如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来新夏《古籍整理讲义》、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等,大多持赞许的态度。沈津先生在《发潜彰幽君独秀 蜚声卓越在书林——说苏州文学山房》一文中说:“津1960年追随顾廷龙先生习目录版本学时,先师即要我调来此《集锦初编》细细阅看。事实上,这种版刻单页实物对鉴定明代版本最为有用。由于是实物,各朝的版式、字体、墨色、纸张一目了然,看多了,那种版刻终始递嬗之面目自然难忘。”确是甘苦心得之言。

本文作者与江澄波先生

回顾一百二十多年的文学山房历史,《文学山房明刻集锦》既是江澄波先生入行后的牛刀小试,也是公私合营前老店最后的绝响。进入新世纪,老店重开已历二十五载,《文学山房明刻集锦》跨越大半个世纪,重新面世,既是一脉书香的延续,也是文学山房兴衰的最佳见证。

一百岁的江澄波先生走了,一百二十六年的文学山房还在,苏州城中芸香一缕,犹待君来。

    责任编辑:彭珊珊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http://news.xdnf.cn/OVpPZMlBhE

    相关文章

    “检查我的大脑”:纽约枪击案凶手将其脑部疾病归咎于橄榄球生涯

    据新华社报道,纽约市中心曼哈顿一栋高层办公楼28日晚发生枪击事件,包括枪手在内至少有5人死亡、6人受伤。当地时间2025年7月29日,美国纽约,人们在纽约市中心一栋办公楼外献花。视觉中国 图纽约市警察局局长于当地时间29日表示,一名男子在曼哈顿中城的一座摩天大楼内用突击…

    午后跳水,A股三大股指涨跌互现:题材股轮动速度加快,两市成交18443亿元

    7月30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银行股走强,导致指数早盘分化。午后出现的跳水导致A股滑落,沪指涨幅收窄。从盘面上看,题材股轮动速度加快,深海科技、三胎概念午后活跃,保险、石油化工板块表现不俗;稳定币概念全线杀跌,CRO概念午后跳水,固态电池、军工等近期热门题材集…

    育儿补贴地方标准如高于国家基础标准还能领吗?评估备案后可继续执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此前部分地方已经探索实施了本地育儿补贴政策,一些地方标准还高于此次国家基础标准。地方政策如何与国家政策衔接,地方标准较高的,还能不能发放?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

    北魏佛教的变化:从崇尚高僧异能的宗教到国家佛教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众说纷纭,大致当在公元前后经由西域传入中国。公元1世纪后期,东汉皇室中出现了佛教信徒,但当时佛教尚未在民间广泛传播。不过,外国僧侣的传道和佛典的汉译工作一直在进行。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凉州(今甘肃省西部)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据点,并逐渐向…

    《北京法源寺》背后,李敖与田沁鑫的十年契阔

    7月2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先锋智慧剧场内座无虚席。2025国话“CNT现场”高清展映季开幕大戏——《北京法源寺》(2015年演出高清修复版)在此放映。《北京法源寺》展映海报《北京法源寺》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唯一一部抒写故乡北京风物人情的作品。小说以…

    10天3国5城,郑明勋率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开启欧洲巡演

    10天、3国、5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即将开启首次欧洲多国巡演。8月6日-15日,在指挥大师郑明勋率队下,乐团将牵手肖赛冠军刘晓禹,赴英国、西班牙、德国巡演,首度登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桑坦德国际音乐节、易北爱乐夏季音乐节等欧洲主流艺术节舞台。欧洲巡演海报建团15周年,…

    有游客被台风困在外滩?上海黄浦:外滩观光平台已实施临时封闭

    有游客被台风困在上海外滩?7月30日,“上海黄浦”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有网友发信息询问是否“大量游客今天被困外滩观光平台”,公号文章称,在三天前已看到了该视频,当时外滩突降暴雨,游客紧急避雨。同时该公号发布的照片显示,7月30日外滩空无一人。上海黄浦称,为全面…

    神圣的边界:柏威夏寺在泰柬冲突中的政治化命运

    引言:一座神庙和数场战火2025年7月28日午夜,一份紧急促成的停火协议生效,暂时为过去数日迅速升级的泰柬边境冲突按下暂停键。从7月23日起,泰国代理总理下令召回驻柬大使,随后柬埔寨于24日凌晨宣布将与泰国的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别,并撤回驻曼谷外交官。同日清晨,双方士兵…

    产业园区服务如何转型?临港集团:到2030年,服务收入预计最高占20%

    依托每天汇聚不少于50万人次的流量场景,临港集团正加速向“一流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转型。澎湃新闻记者获悉,在7月29日召开的2025年服务大会上,临港集团园区服务“十五五”规划正式亮相。临港集团以服务收入、营收占比“双倍增”为目标,以“五个进一步”为重…

    上财高红冰谈“大模型赋能教育”:要培养学生“抓鱼捕鱼”能力

    “就像过去做IT和互联网一样,眼下教育界都在全力投入做大模型,因为不做大模型,大学教育有巨大的危机感,强烈的焦虑感。”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主办“大模型治理和有序发展生态论坛”。论坛上,上海…

    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婴幼儿均可领取育儿补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对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主要考虑是,0~3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家庭养育特别需要支持的重要时期。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生育支持…

    成都世运会开幕在即,中国队主场作战力争多点开花

    中国队将派出489人的代表团参加成都世运会,其中运动员321人。图为教练员代表钟齐鑫发言。距离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下称“成都世运会”)开幕还有8天,321名中国健儿将在家门口参加28个大项、152个小项的比赛,力争在多个项目取得佳绩。世运会是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郑长忠:何以共同富裕?

    在中国,谈及现代化,必然会与“小康社会”紧密相连——邓小平同志曾将小康社会明确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并赋予其“不那么发达但贴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小康的理念并非凭空而来。早在两千多年前,“小康社会”“大同世界”就已成为中华文明中关于理想社…

    《2024年中国电竞行业职业发展报告》发布,电竞产业成为年轻人就业新密码

    近日,上海市电子竞技协会发布了《2024年中国电竞行业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电竞行业已成为“政策扶持+用户增长+就业扩容”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这个4.9亿用户支撑的产业,正以“全职+灵活”的二元就业结构,成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更藏着年轻人职业突…

    韩国检方因金建希案申请拘捕尹锡悦

    当地时间30日下午,负责调查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相关案件的金建希特别检查组向韩国法院申请了对前总统尹锡悦的拘捕令。韩国前总统尹锡悦与其夫人金建希(资料图)当地时间7月21日,韩国负责调查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相关案件的特别检察组通报称,将先后传唤尹锡悦和金建希到…

    新华每日电讯:屡屡把旅游口碑“扎漏气”的扎胎钉,何以“上路”?

    旅游旺季,“扎胎”和“扎胎钉”多次成为新闻热词,一些旅游目的地苦心经营的口碑屡屡被一个个小小的钉子“扎漏气”。这种形态多样、作用单一的金属构件,缘何演变成“违法上路”的“轮胎刺客”?未来应如何规范其使用,使其回归安防产品保障安全的初衷?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对此…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出席中国—柬埔寨—泰国三方非正式会晤

    2025年7月30日,中国—柬埔寨—泰国三方非正式会晤在上海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同柬埔寨和泰国代表共同出席。柬、泰双方向中方重申将遵守停火共识,赞赏中国迄今为平息事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会议是在坦诚、友好和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中国持续为支持柬、泰双方和平解决边境…

    浪尖调研|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25年发展大事记

    郁斐 制图责任编辑:包青亚校对:张艳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分区域、一孩也纳入补贴对象,育儿补贴制度体现4个原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涉及千家万户。根据《实施方案》,育儿补贴制度…

    云南昭通7月成功避让17起地质灾害,公布典型案例

    2025年7月,受强降雨影响,我省昭通市威信县、彝良县、镇雄县发生多起地质灾害,得益于高效处置、及时转移,全市成功避让17起地质灾害有力保障709名受威胁群众生命安全。一起来看典型案例↓↓↓案例1 云南昭通“723”岩上滑坡避让7月23日11时25分,威信县三桃乡斑竹村岩上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