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今八十二岁。回忆六十年学画经过,老迈健忘,不能尽记。其间可喜可愉、笔墨顺适之日极少,多为探索前进,困而后学……一艺之成,甘苦自知……”这段话是国画大家陆俨少先生(1909年-1993年)在1990年写下的自述,如同一幅自画像,勾勒出他艺术之路的艰辛与执着。这些天,“一艺之成——陆俨少艺术综合展”在毗邻嘉定知名园林秋霞圃的陆俨少艺术院对外展出,《|艺术评论》昨天走进展厅,走近陆俨少先生的艺术与人生。
此次展览是陆俨少艺术院建院以来展出藏品数量最多、展陈规模最大的一次,不仅联合呈现陆俨少艺术院的镇院之宝《毛泽东词意图》与《三峡图》,还以陆俨少嘉定籍贯身份为线索,特别呈现与嘉定相关的系列作品。
陆俨少曾说,“一艺之成,甘苦自知,有不足为外人道者”。这句话成为本次展览的主题与灵魂。展览以艺术院多年典藏与研究为支撑,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展出陆俨少各类作品百余件,包括山水、诗文书法及珍贵手稿文献。
正如他所形容的——“数过急滩,奔流如箭,篙楫并举,奋力鼓气”,其艺术道路从未平坦,却始终向前。
陆俨少传历 1990年
嘉定之子:笔墨深处的桑梓情怀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自幼好画,早年随王同愈(前清翰林)学习古文诗画,后拜海派名家冯超然门下,正式开始学画。他平生甘于淡泊,不慕名利。无论是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携眷流亡的时候,还是在政治动荡的时代里,他都未曾放弃过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为艺术“殉道”的精神始终贯穿他的一生。
陆俨少
他从“四王”入手,力追宋、元诸家,同时以自然为师,游遍名山大川,并于抗战年间入蜀八年,后又赴新安、井冈、雁荡……心物同化,为其笔墨又注入了新的元素与时代精神,终于创造出为世人所称道的“陆家山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陆俨少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率先招收山水画研究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并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山水画教育体系。陆俨少历任第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画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等职。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艺术院建院以来展出藏品数量最多、展陈规模最大的一次,不仅联合呈现镇馆之宝《毛泽东词意图》与《三峡图》,还以陆俨少嘉定籍贯身份为线索,特别呈现与嘉定相关的系列作品,如诗文手稿《练川六景》、《秋霞朗照》、《怀王同愈诗文手稿》等珍贵文献,展现出艺术家浓浓的桑梓之情。
《怀王同愈诗文手稿》
《秋霞朗照》
陆俨少艺术馆毗邻嘉定秋霞圃,《秋霞朗照》以嘉定名胜秋霞圃为景,不仅是山水之作,更是一封写给故乡的视觉家书。题跋中详记园中亭台山水之趣,如“登高望远,全城尽收”“涟漪时起,倒影明灭”。笔墨间崇冈起伏、林木苍润,池水以淡墨留白勾出波光朦胧之态,将园景的“尘外幽趣”与桑梓之情融合。
《练川六景》诗文手稿
《练川六景》诗文手稿,则直接以嘉定风物为吟咏对象。“练川”即嘉定别称,六景选取城中代表性景观,诗书双绝。
展厅内布置的陆俨少书架
陆俨少曾提出著名的“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1930年,陆俨少22岁,在家自修,诗、书、画三者齐进。“四分读书”占到了最高比例并且排第一位置,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古典文化修养是学画的必修课。“功夫在画外”,画外功夫读书写字占了七分,这正合了中国文人画的前提,这一理论,既是陆俨少先生为自己的绘画生涯确立的长远目标,更为后辈绘画者提升艺术造诣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画余杂缀》手稿
《画余杂缀》手稿共七册,是陆俨少亲自整理的诗文题跋合集,收录其194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的题画诗、纪游文与艺术随感。据陆俨少研究部典藏主管李文玲介绍,“第一册由陆俨少先生自己誊写,后六册由弟子抄录。”文稿与画风相生,既存《秋霞朗照》等题画心路,又录《南雁荡纪游》等山川观感,更藏“沉着痛快”。诗文兼具文人情怀与史料价值,完整映现其从师古到破茧的艺程,是研究其“以文入画”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陆俨少认为“下功夫要全面”,读书、写字、画画,都不可偏废。“画画最好也不要专攻一样,画山水的,人物花鸟也要涉猎一点。我们往往看到山水画家,偶作花卉,能够脱去花卉画家的老框框,自出新意,别饶奇趣。”
《洛神图》
陆老是这样提倡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陆俨少先生所作人物画较少,基本也是山水为主的点景人物较多,此一时期的人物画主要是受老师冯超然的影响比较大。冯超然先生也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兼善。冯超然先生的人物画主要取法改琦、费丹旭,进而上溯唐寅、仇英,所作人物画特点线条隽永,开相造型则为明清以来的传统形象,设色秀丽。从《洛神图》的风格特点来看,应该主要师承了冯超然这一路的画法。
从“画心筑基”到“老年变法”
展览的“画心筑基”板块,深入解析陆俨少的“十分功夫”理念。他师从前清翰林王同愈习古文,拜冯超然门下学画,从“四王”筑基,溯源宋元,融黄公望之苍润、郭熙之雄奇,却从不拘于门户之见。
该板块分为“俨少诗韵”与“师古而不泥古”两部分。前者突出其诗文修养,如《画余杂缀》七册手稿,是研究其“以文入画”理念的核心文献;后者则重点展出《杜甫诗意百开册》(画册),堪称陆俨少师古而出新的经典之作。
陆俨少笔下的杜甫 《杜甫诗意图百开册之五十一》
这幅《杜甫诗意图百开册之五十一》于1962年创作,画中小人即为杜甫形象,右下方写有“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仰起头贪婪地看着天空中的飞鸟,听到声音回头回应,却发现弄错了对象)。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此前他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社会动荡不安,此时他暂得安身之所,于是写下两首诗。
此画右侧题跋点明《杜甫诗意百开册》创作始末。《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共有100幅,每幅43.5×27.5厘米。册页中的山水内容是陆俨少先生根据自己对杜甫诗文的理解所绘,每一幅作品均配有杜甫的诗文。
1962年为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陆俨少准备画杜甫诗意册四十幅,把这个意愿和吴湖帆先生谈了,吴先生鼓励“画成一百幅”,他说“这是画史上前所未有,唐六如有一部一百幅的册页,但不全是山水;华新罗有一部一百幅的册页,也是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鱼虫合凑而成。因为册页必须幅幅变异,笔墨章法风格设色应不一样,才不致令览者意倦,而有逐幅新鲜引人入胜之妙。”一部册页完全是山水,作者必须掌握多种笔墨,具备各种技法,而后可以胜任,这是不容易的。在吴湖帆的鼓励下,他着手动笔,先成二十五幅,用正楷书款,后又续成一百幅,用隶书书款。
《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江湖深更白,松竹遠微青
《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江雲飄素練,石壁斷空青
《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人美社最近出版了《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全面呈现百幅诗画细节。“卡片式册页,方便翻看,且100幅作品风格多变,都题有杜甫诗句,有助于绘画爱好者学习和临摹。”据陆俨少艺术院院长顾静媺介绍,2004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拍出了6930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古今字画的拍卖价的最高纪录。
展览现场,左边为杜甫诗意图系列的真迹,为重点藏品。
展览现场,后画的杜甫诗意图真迹之一。
在展厅一楼呈现的30幅杜甫诗意图真迹为镇馆之宝,是陆俨少在完成百开册页后,觉得不够好,重新补画的作品。陆俨少曾说:“一个山水画家,必须深入名山大川,观察大自然之精神面貌,扩展视野,增强感受,提高意境,丰富技巧。”他认为,一个画家的成功最终要创立自己的面目,但也不能说凡有风格面目就一定好,“面目开得好的作品,能经得起读画人的玩味推敲,使人看过后萦回脑际,不能忘怀,并且愈看愈想看,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
峡江奇魄,时代写照
《三峡图》(1987年)是陆俨少晚年峡江题材的集大成之作。全长三米五,以横向长卷构图再现江水奔涌、云山交错之景。1946年他乘木筏出川、亲历三峡险滩的经历,成为其日后创作的精神源泉。
《三峡图》
陆俨少与李可染并称“北李南陆”。他最为人称道的艺术成就之一,便是对“峡江险水”的描绘,而这与他一段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相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避居重庆的陆俨少归心似箭,渴望早日返回上海故乡。当时,急于东归的人很多,交通资源十分紧张。飞机票和轮船票不仅昂贵且极难购得。陆俨少一家九口,经济上并不宽裕。最终,在友人的介绍下,他们选择了一种最原始、最冒险的方式——搭乘运输木材的木筏(或称竹排)顺江而下。这个决定,源于返乡的迫切,也无意间成就了艺术上的一次涅槃。长江三峡段暗礁林立,水流湍急,险滩重重。据说行程中甚至还遭遇了强盗船的尾随,同流域其他船只上的乘客财物曾被洗劫一空。陆俨少一家不得不将钱财密封于玻璃瓶中,隐藏于水下木筏处,才幸免于难。
《峡坼云霾》
陆俨少一家搭乘的木筏由一百多根巨木捆扎而成,筏上搭建了两座木棚,供筏工和陆俨少一家以及同行的江苏画家彭袭明居住。这次旅程历时一月有余,他将这次冒险视作千载难逢的观察自然、师法造化的机会。
《笔墨征程》
《岑参太白胡僧图》
这段特殊的经历,深深烙印在陆俨少的艺术生命中,促使他的画风为之一变。开创“陆家云水”,他抛弃了单纯摹古的道路,基于对自然水势的深刻理解,创造了以勾线为主描绘云水的方法,尤其擅长表现奔腾涌动、漩涡频生的险水。他笔下的水,很多都有“迎面扑来” 的强烈动感和气势,墨块挤压塑山体,曲线写云霭,整体如“龙蛇起舞”,动态十足,被誉为“陆氏三峡”风格的典范。
多方合作,文献一新
据陆俨少研究部典藏主管李文玲介绍,此次展览亦突出跨机构合作与新材料发现。比如嘉定博物馆提供六尺巨幅《山水图》,此外,一批以往罕见的写生手稿首次展出。陆俨少写生手稿对于研究他的创作思路、艺术风格演变等有重要价值,这幅包含淀山湖、市井、人物群像等元素的手稿,为了解其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艺术呈现提供了珍贵素材。
写生手稿
手稿放大后的展示牌
嘉定历来文人画家辈出,如李流芳、程嘉燧、吴历、宋文治等,共筑八百年书画传统。他们敬畏传统、重视笔墨、关注现实、致力创新——陆俨少正是这条文脉中的代表人物。正如陆俨少晚年所言:“长想及今犹未甚老,当崭然出新,以别于旧,贾其余勇,作最后之冲刺。”
据陆俨少艺术院院长顾静媺介绍,此次展览还特设“第二课堂”。
作为年度大展的卫星展,“俨若河山”“山水显影”“诗峡共魂”三个由学生自主策划的展览分别在菊园新区荷享艺品、嘉定百联购物中心、嘉定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对外开放。来自嘉一中、交附嘉分、上师嘉高的37名学生在语文、地理、美术等学科老师的指导下研学,并自主策展、布展,陆俨少艺术院则为学生提供了高清版仿作,让他们体验了普通“美术馆人”的生活,成为暑期实践良好的劳动教育载体。
上海交大附属中学嘉定分校的学生策划的“诗峡共魂——陆俨少艺术跨学科分析展”
“诗峡共魂——陆俨少艺术跨学科分析展”展期至9月29日
据悉,此次陆俨少艺术院的展览将至10月2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