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的深思:台州学院探寻人文学科何去何从

article/2025/5/29 7:14:01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一种近乎重塑世界的力量,席卷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场景,而是真切发生在眼前的文明变革。当机器的“智慧”之光在各行各业闪耀,人文学科——这片承载着人类精神家园与文明薪火的古老土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迷茫。我们曾经仰望的星空,是否依然指引方向?古老的思想罗盘,能否校准未来的航程?

2025年5月,一场旨在“于无路中辟新径,于迷雾中点明灯”的高峰论坛“AI&HI:人文学科数智化的挑战与机遇”,在钟灵毓秀的浙江台州学院,拉开了思想交锋的帷幕。这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更是一代学人对“我是谁?根何在?道何方?”这一永恒命题,是在AI时代背景下的集体求索与深情呼唤。

AI迷雾中的凝视是魔盒、镜鉴还是共生之莲

人工智能,这位挟风雷而至的“新邻居”,其面目究竟如何?是解放人类的“神火”,还是潜藏未知的“魔盒”?学者们的思考,清晰地呈现出这枚“时代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审慎的警示,直面AI带来的冲击与迷茫;另一面是积极的远见,探寻人机协同演进的潜能与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刘永谋教授,其言如利刃,剖析着AI时代人文学科的“软肋”。他以“危机四伏”描绘当下:AI写作的便捷,让传统教育模式略显笨拙;文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在算法的精密计算下似乎不再明朗;沿袭已久的治学范式,面对AI的“跨界”挑战,显得力不从心。刘教授直言,昔日以“博闻强识”为傲的文科体系,在信息真伪难辨的AI洪流中,有“迷航”的风险;而国际学界一些文科专业的调整,更像一声“警笛”,催人警醒。他最深沉的忧思,则指向了“人的处境”——AI的无所不在,是否正悄然将我们推向某种“物化”与“降维”的边缘,使人性的丰富与深刻在机器的冰冷逻辑中褪色?

然而,阴影的边缘往往镶嵌着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胡晓明先生,则以“业力与润泽”的东方智慧,为我们揭示了AI一体两面的复杂图景。他将AI那颠覆性的力量视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业力”,它涤荡旧习,重塑格局,甚至可能让我们习以为常的心灵世界也经历一番“祛魅”。但换个角度看,AI亦可化为“润物无声”的春雨,将刻板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充满灵性的“主动探索”。胡先生点睛指出,能否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人机互动”中,从AI冰冷的算法中汲取其自身匮乏的“生活实感”与“人文温度”,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守护并重燃那份源自生命体验的诗心与人文烛照。

切换视角,深入肌理,台州学院的朱磊博士以“具身认知”的独特视角,剖析了AI与人类智慧的根本差异。他指出,人类的智慧,如同大树的根系,深植于与物理世界生动具体的互动之中,在一次次跌跌撞撞的实践中构建起对世界的鲜活理解;而AI的“智慧”,则更像是在符号的海洋中进行的概率演算,于海量文本数据中寻找统计学的规律。这种本源性的差异,或许正是“莫拉维克悖论”——机器在逻辑推演上能轻易超越人类,却在感知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智能上步履维艰——的谜底所在。朱磊博士的提醒如晨钟暮鼓:在AI尚未真正拥有人类的“七情六欲”与“柴米油盐”这些“烟火气”之前,对其语言符号的精准理解,既是其知识可靠性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洞察其边界、避免“盲人摸象”的“试金石”。

从刘永谋教授的“危机预警”,到胡晓明先生的“辩证之光”,再到朱磊博士的“本源之辨”,我们对AI的认知图谱在激荡中不断刷新:它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正以“伙伴”、“镜子”乃至“新物种”的复杂面孔,拷问着我们的哲学根基与文明走向。而这份不断深化的认知,正是人文学科开启“凤凰涅槃”之路的逻辑原点。

价值的灯塔当AI叩问“我是谁”人类以何为光

在AI的智慧之光日益炽盛的映照下,一个更为幽深的问题如影随形:“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究竟是什么?在算法可以模拟情感、生成诗篇的时代,我们用什么来守护人类精神家园那最后一豆灯火?这不再是书斋里的玄谈,而是决定人文学科生死存亡的“时代之问”。

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的郝金广博士,以一句“AI能否成佛?”的禅意之问,将这场思想的远征引向了东方哲思的空灵之境。他借“草木有情,瓦砾说法”的公案,巧妙譬解:纵然AI能穷尽三藏十二部,模拟诸般神通,然而“顽石点头”的奇迹,终需“高僧说法”的因缘。AI可以完美复刻《金刚经》的每一个字符,却无法体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一刹的澄明与超越。在郝金广博士看来,“人是尺度,亦是目的”的价值原点,在AI的喧嚣中,更显其振聋发聩的警醒意义。

跨越文化的藩篱,台州学院的屈燕飞副教授则以西方德性伦理的深厚底蕴,为“人的尊严”与“人文的价值”刻下了坚实的坐标。他鞭辟入里地指出,人文学术的灵魂,远非冰冷数据的“知识生产线”,而是充满生命温度的“德性涵养场”与“意义生成器”。即便AI能在信息处理的效率上将人类远远抛在身后,但那种在追求真、善、美过程中的人格淬炼、灵魂激荡与意义的自我完成,是任何精密算法都无法编码和赋予的。

郝金广博士的“东方禅思”与屈燕飞副教授的“西方德性”,于此形成了跨越时空的辉映。无论是“觉者”的澄澈心性,还是“贤者”的躬行实践,都指向了人类在精神超越、意义追寻层面那份独一无二的璀璨与高贵。这正是人文学科在AI的惊涛骇浪中,必须用生命去守护的“价值灯塔”——我们的核心使命,始终是点燃每个人内心的火种,培育具有独立思考、健全人格、能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真人”。

绝境与突围人文学科的“奥德赛”之路在何方

认清了AI的“庐山真面目”与人之为人的“北斗星”之后,人文学科的转型便从“为何转”的灵魂拷问,走向了“如何转”的“奥德赛”式的艰辛远征。与会学者们以其“上下而求索”的理论勇气和“筚路蓝缕”的实践智慧,为我们勾勒出理论范式、具体领域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的“突围路径图”。

任何伟大的变革,都离不开思想的黎明与理论的星光。复旦大学的杨庆峰教授以其“智能人文与智能文人”的创见,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般,为我们带来了人文学科范式再造的晨曦。他独具匠心地提出,我们应超越“AI赋能人文”的浅层工具论,转而探索构建一种内蕴中国传统文化“风骨”与“气韵”的“人文智能体”。这不仅为美德伦理学等古老学科的“返老还童”开辟了新径,更启示我们:人文学科的未来,在于能否将自身的“道”与“器”深度融合,将人文的智慧、伦理的圭臬与价值的关怀,如基因般注入AI的“灵魂”深处,从而塑造出真正闪耀着“人之善”光辉的智能文明。杨庆峰教授的思考,无疑将学科边界的重塑、跨学科知识体系的“诸子百家”式融合等宏大议题,推向了理论探索的“无人区”。

思想的星辰,终需化为照亮实践大地的“北斗”。在具体的学科“盐碱地”上,学者们正以“拓荒者”的姿态,播撒着AI赋能的“希望之种”。

文学创作,这片曾被视为人类情感与想象力最后“自留地”的领域,也迎来了AI这位“不速之客”的叩门。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峰教授团队的实验——利用国产大模型创作百万字小说《天命使徒》,并搭建“灵咔灵咔”智能体写作平台——无疑是一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涉险滩”。这不仅让我们惊叹于人机协同创作的“奇点”已然临近,更迫使我们如临深渊般直面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当AI也能“舞文弄墨”,创作的边界何在?人文的“神思”如何与算法的“精密”共舞?AI的介入,将如何颠覆文学研究与创作的传统“生态圈”?

新闻传播领域,变革的鼓点则如疾风骤雨,席卷而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朱春阳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AI正加速新闻业从昔日“媒体为王”的“权力中心”向“多元主体共治”的“信息广场”深刻转型,主流媒体必须以“用户为本”,在算法的喧嚣中,担当起冲破“信息茧房”、构建理性公共空间的“守夜人”角色。而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的黄保才总编辑带来的鲜活案例——AI主播的“粉墨登场”、AIGC创意内容的“遍地开花”、数据智能驱动新闻策划的“运筹帷幄”——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场变革的澎湃浪潮。效率与创新令人目眩神迷,但新闻的“铁肩担道义”、算法的“黑箱”与偏见、媒体的“公共性”灯塔,也亟待我们用加倍的警惕与智慧去守护。

即便是那些在故纸堆中沉睡的“冷门绝学”,AI也带来了“枯木逢春”的希望。台州学院的邱龙升教授如数家珍般展示了AI在古文字缀合、濒危语言“抢救性发声”、敦煌文献“数字化重生”等方面的“神奇疗效”,科技的力量正让那些濒临“香消玉殒”的文化瑰宝,得以“返老还童”,重焕生机。然而,数据鸿沟的“天堑”、算法黑箱的“迷魂阵”、跨学科壁垒的“隔离墙”等“拦路虎”,依然横亘在AI赋能的“光明顶”之前,提醒我们征途漫漫,唯有勇毅笃行。

AI对教育的冲击,尤以人文学科的课堂最为直接和深刻。三尺讲台,这一传承人类智慧与文明薪火的“圣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娄欣星副教授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焦虑:当学生对AI工具的“依赖症”日益加深,独立思考的“免疫力”随之锐减;而教师在技术素养的“补课”与教学理念的“换挡”上也显得步履维艰。如何在AI的“加持”下,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培养学生穿越信息迷雾的“火眼金睛”与坚守人文情怀的“赤子之心”,成为课堂革命必须破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面对挑战,一线教师的智慧在“绝地求生”中熠熠闪光。李鉴兵老师分享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解读》课程改革经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AI时代“未来课堂”的生动图景。他巧妙地将教师角色从“知识的独奏者”转变为“思想的指挥家”和“方法的启蒙者”,鼓励学生大胆拥抱AI工具进行课前“探险寻宝”,同时在课堂上聚焦深度研讨的“华山论剑”与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其核心目标直指培养“能驾驭AI这匹‘千里马’而非被其所奴役”的新一代“骑士”。

然而,在对AI辅助教学的乐观畅想之外,警世的钟声亦在回荡。台州学院的张呈忠教授关于“AI来写,谁来读呢?”的沉重诘问,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浮躁的学术空气之上。他直指当前学术评价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唯量化”的指挥棒下,部分领域本已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隐忧,AI的便捷,若不幸沦为低水平重复的“复印机”和“学术泡沫”的“催化剂”,其对学术精神“釜底抽薪”式的侵蚀,后果将不堪设想。

灯塔与航船地方高校的“春秋大义”与时代担当

在这场关乎人文学科命运继绝存亡的宏大叙事中,地方高校并非“边缘的看客”,而是身处变革漩涡中心、肩负特殊使命的“关键航船”与“引路灯塔”。台州学院的这场论坛,本身就是一次地方高校以思想的锋芒回应时代叩问的响亮宣言。

正如台州学院校长乐传永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所擘画的宏伟蓝图:台州学院正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勇气与智慧,将AI带来的巨大“变量”,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增量”。其核心战略,便是鼓励人文学科“放下身段,主动联姻”AI,着力锻造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复杂问题解决的巧度、情感智能的温度、跨文化沟通的广度”等“AI软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自觉,更是一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担当。

此次论坛的星光璀璨,离不开台州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罗争鸣教授的远见卓识与“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正是他与学院同仁的殚精竭虑、积极奔走,使得这样一个激荡全国学界的高端对话平台,能够在东海之滨的地方高校落地生根,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思想的涟漪。学院深厚的学术沃土(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的“金字招牌”,多个省市级重点学科与研究平台的“雁阵齐飞”)为这场思想盛宴的“高朋满座”提供了最坚实的底气。

而来自地方社科管理部门的殷切寄语,则将学术的象牙塔与火热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严钢的期许掷地有声:AI不应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屠龙之技”,更应成为解读台州独特“地瓜经济”模式、传承千年“和合文化”精髓、激活“台州乱弹”等非遗“沉睡宝藏”的有力“金钥匙”。他呼吁全市社科工作者不仅要“拥抱”新技术,更要“警惕”技术背后的伦理暗礁,确保AI的发展最终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造福一方水土。

从顶层设计的运筹帷幄,到具体实践的精耕细作;从学术殿堂的思想交锋,到服务社会的落地生根——台州学院的探索,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高校在AI时代的独特价值与光荣使命:它们是前沿思想激荡碰撞的“反应堆”,是创新教育模式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更是培养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服务区域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梦工厂”。

结语于不确定性中掌舵在思想的星空下向光而行

AI时代的列车,正以“加速度”驶向未知的远方。迷茫与焦虑,如影随形;挑战与机遇,一体两面。然而,台州学院的这场思想盛宴,如同一盏在暗夜中高擎的火炬,昭示我们:唯有持续不懈地追问、深邃彻底的反思和舍我其谁的行动,方能穿透重重迷雾,照亮人文学科前行的迢迢征途。

“一场好的学术论坛不一定就给出答案,而是给出思考。”这句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共识,在AI的强光映照下,更显其颠扑不破的真理性。面对这位既熟悉又陌生、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敬畏的“对话者”,人文学科的尊严与力量,恰恰在于它永不放弃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的执着追问,永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浅层答案,永远以如椽巨笔书写批判的锋芒,审视技术的狂飙突进,永远以人文的悲悯与关怀,守护人类精神的最后一片“桃花源”。

从刘永谋教授“文科向何处去”的“危机与出路”之呐喊,到胡晓明先生“人机持久战”中“业力与润泽”的深沉思辨;从杨庆峰教授“智能文人当具风骨”的理论创想,到王峰教授“AI文学奇点已至”的勇敢拓荒;从朱春阳教授“数字媒体价值重塑”的冷静观察,到郝金广博士“AI能否成佛”的终极叩问;从屈燕飞副教授“德性实践乃人文之根”的执着坚守,到众多台州学人对学术生态的“刮骨疗毒”、课堂教学的“凤凰涅槃”的锐利反思与积极探索——正是这些如同星辰般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声音,穿越时空,交织汇聚,共同谱写了一份属于我们这个转型时代的人文学科宣言:我们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拥抱变革,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审慎直面风险,以“追根究底,格物致知”的精神洞察未来,以“知行合一,勇立潮头”的实践开辟新途。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可以预见,人文学科与人工智能的这场世纪之遇,绝非一方吞噬另一方的“零和博弈”,而必将是一场相互启迪、相互成就、共同进化的“双向奔赴”。只要我们高擎思想的火炬,坚守人文的灯塔,就一定能在这场伟大的“智慧共舞”中,让沉淀千载的人类智慧,在AI的催化下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共同开创出属于人与AI和谐共生、并驾齐驱的新文明纪元!

    责任编辑:黄晓峰
    图片编辑:张颖

    http://news.xdnf.cn/jXGgtufxVT

    相关文章

    澎湃思想周报|特朗普对哈佛大学的最新攻击;“好母亲”迷思

    特朗普对哈佛大学的最新攻击与“哈佛精神错乱综合征”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战争不断升级。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

    李公明|一周画记:超过2.8万名妇女和女童在加沙战火中丧生

    开栏小语:涂鸦小分队的人有一句口号: 画什么才重要!怎么画和画成什么,没那么重要!图一《超过2.8万名妇女和女童在加沙战火中丧生》 纸本 彩墨 45cmX65cm 李公明作于2025年5月22日据新华社联合国5月20日消息,联合国妇女署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自新一轮巴以冲突2023年10月爆发…

    时间的声音:关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十二律管”

    1972年发掘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数件乐器,包括瑟、竽各一具,以及一套“竽律”。这套“竽律”由十二根长短不一的竹管构成,竹管中空无底,出土时分别插在竽律衣的十二个筒中。根据竹管下部墨书的十二律吕名称可知,这套竽律即文献中所记载的古时用来定音的“律管”,为考古…

    上海杨树浦水厂提篮桥监狱等7处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5月25日,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守护传承 阐释创新——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北方工业大学举办。现场推介了入选的中国100个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其中,上海有多个项目入选推介名录,包括杨树浦水厂、雷士…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升破7.17,创逾半年新高

    随着美元指数走弱,非美货币集体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升破7.17关口,创下逾半年新高。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7.1700,随后升破这一关口,截至发稿最高升至7.1676,较前一交易日7.1895的收盘价上涨超200点,并创下2024年11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梅州文旅回应宣传视频被指抄袭:视频已下架,已主动联系福建文旅,表示歉意

    近日,广东梅州市文旅局通过官方社交平台账号发布的一则宣传视频,被指与福建省文旅厅2022年发布的沙县小吃推广视频十分相似。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梅州文旅发布的那段视频,与福建省文旅厅在2022年5月推出的沙县小吃文旅创意广告片中的一段高度相似。该段广告片是风格狗血又典…

    “来福建享福味”变“来梅州享美味”,梅州文旅局回应宣传片抄袭质疑

    近日广东梅州市文旅局发布的一则宣传视频,被广告导演指出部分内容与福建省文旅厅2022年发布的沙县小吃推广视频高度雷同,引发质疑。目前,该视频已经下架。5月26日上午,梅州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该局已经关注到该情况,该视频版权在福建省文旅厅,平时和福建文旅…

    如何减少电子化行政带来的农业生产不便?多听意见,适时调整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设施、道路,特别是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的新阶段。2025年3月-5月,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上海郊区农村调研中,发现存在一些农业设施存放、农村道路现状无法满足农…

    中国恐龙大展今日开幕,全国118件恐龙标本齐聚有何亮点?

    5月26日,“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重磅开幕,并将于5月31日起对公众开放。本次大展汇聚了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用中国恐龙珍品标本讲述整个恐龙家族的生存演化故事,以及中国三代恐龙研究者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故事。5月…

    消费维权周报|上周出行住宿类投诉较多,业主购精装房频现问题未解决

    近期,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收到居住类等投诉增多,涉及精装修房墙体开裂、漏水漏电、入住民宿遭陌生人砸门恐吓等问题。近日,消费者郑先生反映,5月中旬,他和家人通过携程预订了福建平潭的“屿望”民宿,但入住后不久便遭到陌生人暴力砸…

    上海乐高乐园举行项目交接仪式,5月31日起分阶段开启内测和试运营

    5月26日上午,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交接仪式举行,项目团队向运营团队移交一把由乐高积木拼砌的钥匙,标志着中国首座乐高乐园正式进入开园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5月31日至6月19日进行内部压力测试,6月20日至7月4日开启试运营…

    李在明表示将推进恢复朝韩军事热线

    李在明 资料图韩国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26日表示,将推进恢复韩国与朝鲜军事热线等韩朝沟通渠道,互相停止诱发紧张的行为,推进互惠的南北对话和交流合作。李在明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外交安保政策时说,将追求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与无核和平。对朝政策不能成为政治工…

    李盈已任内蒙古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李盈已任内蒙古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盈,男,满族,1967年3月生,在职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助理研究员,中共党员。李盈长期在内蒙古教育系统工作,此番履新前担任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稍早前…

    俄罗斯连续两天对乌发动大规模夜袭,特朗普:对普京很不满,会考虑制裁

    连日来,俄罗斯加强了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其他地区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截至当地时间25日夜间,袭击造成至少12人死亡。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俄罗斯对乌克兰城市的轰炸行动让他感到“非常惊讶”。据新华社报道,乌克兰官方25日发布消息称,24日晚至25日凌晨,俄军使用导弹…

    唐学兵当选杭州市中级法院院长

    5月25日下午,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依法选举唐学兵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此前,唐学兵已任杭州中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代理院长。公开资料显示,唐学兵生于1974年2月,四川内江人,1993年7月入党,1993年7…

    上海与世界|洋山深水港与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洋山港 视觉中国 资料图今年是洋山港开港20周年(2005-2025)。现在大家都知道洋山港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洋山港就没有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多年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是洋山港的发现和建设的过程,却还没有广被人知。这是一个非常上海的故事,可以从中…

    航天科技专家宝音贺西已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宝音贺西已担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宝音贺西公开资料显示,宝音贺西,男,蒙古族,1972年5月生,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中共党员。宝音贺西曾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2022年4月出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后担任该校常务副…

    上纽大校长童世骏寄语毕业生:生活像环湖骑车,不断前行才能体会圆满

    5月25日,上海纽约大学202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前滩校园举行,这是上纽大首次在校园内举行毕业典礼。来自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毕业生,包括226名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中国学生齐聚一堂,毕业生们身着紫色学位服,接过由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颁发的两张学位证书,正式迈向…

    “80后”清史专家胡恒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5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宣布学校关于历史学院领导干部的任命决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广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干部任命通知。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吕学明同志主持会议…

    新余市委书记郑光泉:打造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

    在第4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圆满落幕之际,5月25日,新余市举行2025年“投资新余”体育用品产业招商交流会。市委书记郑光泉出席并讲话。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舒永忠致辞,副市长贺利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胡军出席。本文图片 谭建荣 摄郑光泉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出席交流…